全运会“跨省打工”图鉴:周琦们的家乡在哪里?
全运会“跨省打工”图鉴:周琦们的家乡在哪里?
看全运会男篮比赛,好多球迷都懵了。四川队的周琦是河南人,胡金秋来自新疆,孙铭徽是吉林的;广东队更绝,12个球员来自10个不同省份,只有徐杰一个本地人。反倒是辽宁队,清一色本地子弟兵,韩德君为了家乡连退役都推迟了。
“雇佣兵军团”还是“人才共享”?
四川队今年组了个“梦之队”,靠的是体育总局两条规则:一是短期注册制,赛前1-2年和某省签约就能代表该省;二是青训共建,在外省培训满2年也算“本省人才”。周琦这次转会四川,据说合同总价达到600万,比CBA顶薪还高。经济强省靠资金优势挖人,经济弱省只能干瞪眼。甘肃体育局的官员早就吐槽过:“全国买人都乱了,大家都不愿老老实实搞培养”。
球员的理性选择:家乡情怀VS现实收益
对运动员来说,跨省参赛是笔实实在在的经济账。周琦帮四川夺冠能拿300多万,巴特尔当年代表辽宁出场费高达340万。职业运动员生涯短,赚这笔钱合情合理。就连樊振东,从八一队解散后先代表广东,今年又换到上海,每步选择都关乎职业发展。有球迷调侃:“这哪是省队比赛,分明是披着地域外衣的商业联赛!”
青训困境:能买人,谁还养人?
辽宁能坚持全本土阵容,靠的是东北深厚的篮球底蕴。队员高诗岩说:“我们从小一起打球,情感基础深”。但像青海、宁夏这些省份,青训投入大、周期长,直接买明星球员更“划算”。结果呢?弱省青训动力越来越差,强队则靠资金堆砌阵容。上海体育学者金汕点破关键:“不能怪运动员,他们也要生活。根源还是体育考核只认金牌的体制”。
地域认同的新定义
当山东人贺希宁对着家乡球队狂砍分,当河南人周琦为四川镇守内线,球迷的乡土情结难免受冲击。但换个角度看,这也逼着各省思考:到底要靠什么吸引人才?广东队14人全来自外省,但他们的青训网络辐射全国,像徐杰同村的李钧铸就代表河北参赛。这种“输出式青训”反而体现了更开放的地域观念。
全运会本该是“为家乡而战”的激情舞台,现在却成了资源博弈的镜子。下次看到周琦穿着四川队服夺冠,你会为球员的职业选择鼓掌,还是为家乡队的消失叹气?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8904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