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机枪数量占比,桂系王牌整编46师怎么俩月就被全部吃掉

“枪比人多,子弹比枪杂,打起来全乱套。”

1945年秋天,日本刚投降,桂系的整编46师就被派去海南岛晒盐味海风。士兵们扛着791挺轻机枪、154挺重机枪上船,甲板都快压弯。谁想到,半年后这些铁家伙会在山东莱芜变成别人的战利品。

得先说说这批机枪有多离谱。轻机枪791挺,常规54个步兵连只要486挺就够,多出来的305挺全塞给警卫连和炮兵阵地。重机枪154挺,18个营按标准144挺就够,愣是塞到154挺,平均每个机枪连能分到8.5挺。数字摆在这,火力密度看着比嫡系还嫡系。

可拆开看就露馅。636挺国造捷克式,52挺美援其实给的是英布伦或七九勃然,103挺日式歪把子。重机枪更花哨,136挺国产水冷二四式,18挺日制气冷九二式。子弹口径、零件、保养油全不通用,后勤官天天骂娘。

士兵私下吐槽:打仗像开杂货铺,左边口袋是7.92圆弹,右边是7.7英弹,后腰还别着6.5尖弹,冲锋时先得摸对口袋。

1946年6月,整编46师坐船北上山东,归王耀武指挥。王耀武一看花名册皱眉:名义是整编师,实际又偷偷改回军级,底下人还是张口闭口叫“整编46师”。国民党军队里这种名实不符的小剧场,隔几天就演一回。

更尴尬的是补给。1944年拿到的美援只占全团武器的7%,还是美军驻桂林机场随手给的“补偿”,没有系统弹药线。就像手机、充电器、充电宝各买各的,出门背一堆线,线还总缠在一起。

武器多不等于能打。机枪射手最怕夜里降温,国械水冷枪管冻裂,日械气冷又过热卡壳,美械零件找不到替换。团长拍桌子:火力天下第一,结果一打仗先修枪。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开打,整编46师六团建制被合围。三天后全军覆没,791挺轻机枪154挺重机枪全送给华东野战军。白崇禧后来写回忆录只丢一句:“莱芜之失,械尽资敌。”八个字,心疼得发抖。

想想看,枪多弹杂,后勤跟不上,战术再花哨也是白搭。就像家里囤三台空调,结果电压不稳,一开就跳闸,凉快没沾到,电费倒是翻倍。

仗打完,清点仓库,发现捷克式子弹剩两箱,歪把子子弹剩半箱,布伦机枪直接没子弹。士兵苦笑:早知道带把锄头,还能挖战壕。

回头翻档案,整编46师从1937年五个军缩成1944年三个军,再到1945年三旅六团,番号来回折腾,最后连人带枪一锅端。数字一直在变,悲剧底色没改。

有人算过,如果把791挺轻机枪真按每连9挺分下去,能再武装34个连。可枪多了后勤没跟上,等于给敌人提前准备嫁妆。

今天翻到这页老账,就一个感觉:装备再多,体系跟不上,就是给对手送快递。

换你带这支枪杂牌军,能撑几天?

#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90217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