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负日本:日媒称赞张子宇,批评宫鲁鸣!

输给日本队,已经够让人堵心的了。但更扎心的是,赛后日本媒体反过来给我们“上课”,点名道姓地批评宫鲁鸣的战术,说我们不会用张子宇。

这话听着刺耳,但你还没法完全反驳。

18岁的张子宇,2米26的身高,往篮下一站,日本媒体自己都用“不讲理”来形容。这评价,相当到位。

日本队那边为了限制她,直接上了三名高个子球员围堵,手上小动作就没停过。即便如此,她依然砍下17分9篮板,在场时球队的正负值也是全队名列前茅。

尤其是在第二节,她一个人上场就带队打出了一波10-0的小高潮,硬生生把比分给反超了。这就是“巨人威力”,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可问题来了,有这么个大杀器,比赛怎么还输了?

日本媒体的观点一针见血:中国队根本没用好张子宇。

她的弱点是慢,这是明摆着的。日本队就抓着这一点打,用快速的传球和跑动,不停地把她从篮下调到外线去防守。

结果就是,我们的内线门户大开,日本队的外线投手获得了大量轻松出手的机会。全场三分球34投16中,光是这一项,日本队就比我们多得了30分。

这不是运气不好,这是战术上被对手算计得明明白白。

责任在谁?很多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教练宫鲁鸣。

日本媒体《Digest》的评价相当不客气,直言宫指导的临场指挥存在问题。眼看着对方三分球怎么投怎么有,我们这边依然雷打不动地坚持联防,这几乎等于把空位机会拱手相让。

那个所谓的“双塔阵容”,听上去很美好,实际效果却是让整个防守体系陷入混乱。两个高个子球员移动都偏慢,根本跟不上日本队的传切速度,外线防守漏洞百出,导致张子宇在内线的优势被无限抵消。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打韩国那场季军赛,我们不是还赢了35分吗?张子宇和韩旭都打得很好。

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战术体系不是完全不行,而是在特定对手面前,显得极其僵化和脆弱。

面对日本队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打法,我们的教练组反应明显慢了半拍。 未能及时做出调整,是输掉这场关键半决赛的直接原因。

国内球迷的看法也分成了两派。

一边说,这是为2028年奥运会练兵,要给年轻球员和教练成长的时间。另一边则觉得,战术太死板,完全跟不上现代篮球的节奏,应该更灵活多变。

这两种声音,其实点出了中国女篮眼下最核心的矛盾:我们到底是要抱着“身高优势”一条路走到黑,还是要真正思考如何把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融入到“快灵准”的现代篮球体系里?

这道题,现在还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张子宇的潜力和天赋是肉眼可见的,但她不是即插即用的万能钥匙。

把一个2米26的球员放进场里,不等于胜利就会自动到来。如何围绕她建立一套既能发挥其高度、又能弥补其速度短板的战术体系,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场输给日本的半决赛,丢掉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战术认知和临场应变上的差距。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16617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