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未获准设军,为何仍有数万人加入朝鲜战事

二战结束以后,亚洲里有两位国家都是靠搞战争赚取财富积累资本,迅速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就像日本和韩国似的。

韩国为了跟上美国一块儿打越南战争,可说是付出了不少,派出了32万士兵跟美军一块儿战斗,想借此换取美国的大力帮扶。

那么,日本靠什么换来美国的支援呢?除了地理位置靠近半岛之外,还得说是他也交了“投名状”。派出超过两万人的军队加入朝鲜战争,才让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放宽了对他的限制。

不过,毕竟作为战败国的身份摆在那里,起初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事,所以一直都隐藏得挺久挺久的,直到最近几年英国媒体才爆料出来。

1950年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军和南朝鲜军迅速退到釜山一带。这会儿,冷战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为了在亚洲牵制住红色阵营,美国打算派出大规模的军队介入朝鲜的局势。

在童年的7月7日, 美国操控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个没有合法依据的决议,组建了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联邦和埃塞俄比亚组成的“联合国军”。

其实,日本没有直接参与战事,他也是靠隐瞒身份,“换个皮”混进去了。最初他们也就只是派出部队,在元山海域帮忙搞些扫雷的工作。

仁川登录成功后,麦克阿瑟名声猛涨,这位爱出风头的将军打算再搞一次辉煌,就准备在元山登陆。不过,元山在朝鲜境内,而朝鲜也吸取了教训,早就把附近海域布满了雷,还装了几千颗呢。

起初,美军派出了十多艘扫雷艇自己动手干,可到了半个月也就清除了200颗水雷,这让美军的登陆行动严重受阻,麦克阿瑟为此头疼得不得了。想了又想,他决定从日本调一支扫雷队过来帮忙。

可能有人会纳闷,日本战败后不是被限制无法保留军队嘛,怎么还会有扫雷队呢?这其实也是个历史遗留的事儿。

美国在二战末期为了封锁日本,竟然在日本附近撒了超过1万1千颗水雷。而日本更是拼了,为了阻止盟军登陆,居然布设了超过5万5千颗水雷,差点把日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雷场。

大量的水雷给日本战后的重建带来了不少麻烦,美军那会儿和日本打交道也频繁,误炸事件也时有所闻。于是,美国就默认为日本保留一支没有攻击意图的扫雷队伍,由日本海军省军务局海上扫雷队负责指挥。

原本这些扫雷队只能在日本境内活动,不能参与战事,但美国一开口,其他势力也不敢多说啥。于是,日本迅速调集了46艘扫雷艇和1200名官兵,赶到元山一带。

他们对这项任务挺拿手的,干得挺顺溜,不一会儿就搞出了一条安全通道,美军得以在元山顺利登陆。留出空地之后,扫雷队又奔赴群山、仁川、镇南浦这些城镇附近的海域继续作业。

事后统计显示,日本扫雷队总共清理了5条航道,扫雷的面积达到了600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厨师中谷板太郎在扫雷作业中牺牲,成为日本第一位“战后阵亡者”。

完成扫雷任务以后,麦克阿瑟觉得日本人还挺能干的。之前几次战役,美军损失挺惨的,于是他提出让二战的日军老兵穿上韩国军服去朝鲜参战。不过,这个想法被李承晚坚决反对,只好作罢了。

麦克阿瑟其实也不太愿意听李承晚的话,不久就偷偷派了300个老日本兵,伪装成军车修理工和救护队,偷偷来到朝鲜战场,在美军营地里干起了事情。南朝鲜方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战事越发扩大之后,美国一想,日本以前殖民过朝鲜,懂那边情况的人特别多,于是又招了一批日军,以顾问、专家之类的身份帮着美军打仗。

像原日本陆军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原陆军大臣下村定等人带头的情报机构“河边机关”,派出了不少成员,散布在美军的各级指挥体系中,帮忙搜集情报、破译密码。

当时,日本一共调动了不少人参与朝鲜战争,据英国媒体透露,人数超过2.5万。要知道,英军派出了第27旅、28旅和29旅,总共也才1.4万人,跟这个比起来,真让人觉得挺吓人的。

这还不算在日本国内为美国出力的那些人,整个战争期间,日本其实就是个大大的中转站,部队、装备、物资啥的都靠日本来转运。机场、码头都满负荷运转,用万来算,有不少日本人在背后也插了一手,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

麦克阿瑟曾经说过:把兵调到朝鲜半岛,速度可是最重要的事儿。日本的每一艘船、每一架飞机、每一列火车都被征用了,像这样如此迅速地动员所有力量奔赴战场,我还真没见过哪次能赶得上!

后来为了节省成本和缩短时间,美军开始放宽对日本军工企业的限制,允许他们自己生产武器。到后头,飞机、舰艇、坦克这些大件都不断出厂,直接用在朝鲜战场上。

总体来说,虽然因为历史的因素,日本并没有派兵实打实地参与作战,也不能算是“联合国军”的一员,但它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美国最坚实的帮手。

日本之所以积极投身战争,实在是因为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还没有完全被清除,始终想借助美国这个平台,再次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这点到现在都没变。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45178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