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惊现“真假美猴王”?一座山,两个书院,背后是两种赚钱的思
山寨这玩意儿,是有鄙视链的。你以为华强北的大神们对着最新款水果机像素级复刻就是极限操作了?格局小了,朋友。真正的高端玩家,早就不屑于在电子产品这种保-质期不到一年的东西上浪费才华了,他们直接对历史下手,搞起了千年IP的复古款。
比如石家庄旁边的封龙山,就上演了一出魔幻的《真假美猴王》。山南山北,两家封龙书院隔空对峙,都说自己是正统,恨不得把“始于唐代,御赐亲批”的钢印打在门匾上,再配个二维码,扫码直通百度百科认证页。
这就让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困惑,想去沾点文化仙气,结果一导航,跳出来俩选项,一个在元氏,一个在鹿泉,感觉跟进了网购页面似的,一个“官方旗舰店”,一个“品牌专营店”,到底哪个是正版?哪个是莆田货?这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地方GDP的扭曲?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文旅项目。
想搞清楚这事儿,得先看两边的牌桌上都有些什么筹码。
元氏这边,打法就突出一个“老子有货,不服来辩”。人家不跟你玩虚的,直接甩证据。历史书上怎么写的?五代就有了,北宋名相李昉回家守孝期间,顺手就在封龙山南麓把书院给办了。这是正史留名的“龙兴之地”,是盖了章的。
光动嘴皮子没意思,来点硬的。人家院子里躺着两块汉碑,《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是,就汉朝的那个汉,河北地面上硕果仅存的宝贝疙瘩。这玩意儿可不是拿水泥糊弄出来的,是正儿八经从土里刨出来的,每一道刻痕都在告诉你什么叫历史的厚重感。这就叫护城河,叫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你总不能也去汉朝定制两块吧?
有了这么硬的底牌,地方政府自然也乐意下血本。2010年就开始哐哐重建,循古制,修旧如旧,最近又升级改造了一波。现在你去看,占地五万多平,山门、讲堂、藏书阁、状元桥一应俱全,气势恢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影视城。最关键的是,服务极其人性化,车能直接开到大门口,连爬山的体力都给你省了。突出一个“沉浸式体验门槛为零”,让你明明白白消费,知道自己看的不是个寂寞。
再看山对面的鹿泉。鹿泉这边的故事线就有点……文艺。人家说,我这儿虽然没那两块石头疙瘩,但我有情怀啊,有体验感啊。
想看书院?行,先爬一千级台阶。美其名曰,让你感受一下古代学子“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艰辛。在你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山顶的小院豁然开朗。这种先抑后扬的沉浸式体验,是不是一下就把逼格拉满了?建筑规模是小了点,但人家可以说这是小而精,是闹中取静,是原生态。
至于历史,虽然书上没明说封龙书院在北麓,但也没说一定不在啊。历史上这山上书院多了去了,中溪书院、西溪书院什么的,谁能证明我这里就不是另一处大儒讲学的风水宝地呢?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要故事讲得好,意境烘托到位,不愁没人买门票。这就叫差异化竞争,主打一个“心诚则灵”。
所以你看,这俩书院争的到底是什么?是那点所谓的“正统”名号吗?别天真了。历史的真相可能早就埋在土里风化了,谁也说不清。
他们争的,是“封龙书院”这个超级文化IP的冠名权,是背后滚滚而来的文旅收入,是地方招商引资PPT上那个闪闪发光的案例,是年底工作报告里那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区域文旅新名片”。
说白了,这根本就不是文化之争,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激情碰撞。
元氏是典型的硬件流,或者叫产品思维。我手里的货最硬,历史证据链最完整,我就把产品做到极致,用真金白银和硬核文物砸出一条血路,主打一个“正品保障,假一赔十”,让事实说话。
鹿泉则是软件流,或者叫体验思维。我硬件可能差点意思,但没关系,我给你讲故事,给你造场景,给你营造氛围感。通过爬山这个行为艺术,让你自己完成对“求学”这个概念的心理建设。主打一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玄学营销。
这两种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市场的选择。
对于咱们普通游客来说,这反而是好事儿。你可以选择开车直达,在元氏复建的宏伟建筑里,感受“古代清华”的排场,拍几张制霸朋友圈的古风大片。也可以选择挥汗如雨,在鹿泉山顶的小院里,吹着山风,体会“求学不易”的艰辛,发一条配着风景的感慨。
一个IP,两种玩法,双倍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底,历史被消费,总比被遗忘要好。至于谁是正宗,谁是野狐禅,可能连山上的石头自己都搞不清楚了。毕竟,当文化变成生意,谁能赚到钱,谁的故事就更容易流传下去。这才是几千年来,真正不变的逻辑。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5981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