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版号连发,游戏行业真的回暖了?
9月24日晚,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2025年9月游戏版号审批信息,145款国产游戏+11款进口游戏,总共156款游戏获得版号。这是年内第三次单月版号发放数量超过150个。
米哈游的《崩坏:因缘精灵》、腾讯的《归环》、网易的《星绘友晴天》等重点产品纷纷在列。我翻看着这批名单,突然意识到:游戏行业的供给端真的活过来了。
01 版号常态化,行业走出“至暗时刻”
说实话,我还记得前几年版号紧缺时的行业寒冬。小工作室纷纷裁员甚至倒闭,大厂也放慢了新品节奏。那时候和朋友聊起游戏行业,总是带着一种“这个行业还行不行”的疑虑。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2025年至今,版号发放总数已达1275款。这个数字背后,是游戏开发者和玩家们的期待。
每个月稳定发放版号,让企业能够更从容地规划产品研发和上线节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现在我们知道只要产品合规,就有机会获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焦虑等待了。”
版号审批常态化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什么?是开发者敢放心投入长期项目了。
想想看,当你知道自己的游戏有机会获得版号,你才会愿意花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打磨一款产品。如果版号前景不明,谁还敢做大型项目?
02 “腾网米”领跑,大厂重点产品浮出水面
每次版号名单公布,我最关心的就是那些大厂的重点产品。这不只是看热闹,更是想从中看出行业的风向会往哪边吹。
这次版号名单里,米哈游的《崩坏:因缘精灵》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之一。作为崩坏IP的第五部作品,官网显示预约人数已经超过407万。这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都在期待这款游戏。
米哈游从《崩坏学园》到《原神》,它总能在看似红海的市场里找到突破口。据官方透露,新游戏中玩家可以在海边小镇与各种位面中穿行,收集精灵并组成阵容,参与刺激的自动战棋。你有没有发现,米哈游似乎特别擅长在成熟玩法中加入自己的创新?
腾讯这次获批的《归环》也很有看点。这是国内首款时间循环题材的RPG游戏。开放世界+超高剧情自由度+“命运骰子系统”,听起来就很有野心。B站显示,该游戏6月发布的首个宣传视频播放量已超800万。
网易的《星绘友晴天》则瞄准了生活模拟赛道,玩家可以将荒凉的立方星恢复繁荣,还可以体验超过120款迷你派对游戏。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网易最近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种休闲社交类游戏。
03 游戏市场,供需两端都在发生质变
说到市场表现,今年游戏行业真的有点“逆袭”的感觉。
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申万游戏行业指数涨幅高达85%,在所有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名第三。就在版号发布的9月24日当天,该指数还大涨了3.63%。
个股方面,ST华通今年累计涨幅达307%,巨人网络接近260%。腾讯和网易两大龙头也没落下,今年分别累计上涨56.87%和76.42%。
市场景气度提升的背后,是供需两端的共同改善。
供给端,版号常态化释放了积压的产品储备;需求端,玩家们的消费意愿也在回升。我有个在游戏公司做运营的朋友告诉我:“今年玩家活跃度和付费意愿都比去年明显好转,尤其是暑期档,几款新游戏的数据都超出预期。”
伽马数据的最新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2025年5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为280.51亿元,同比增长9.86%。移动游戏市场同比增长11.96%。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回暖。
04 出海加速,从“产品输出”到“生态构建”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不少国产游戏还没在国内上线,就先在海外测试了?这其实反映了游戏公司战略的重心转移。
近年来,国产游戏出海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线之一。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共有33家中国游戏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合计吸金17.6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游戏厂商在全球市场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游戏出海这几年有个明显的变化: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生态构建”。头部企业不再只是把游戏扔到海外市场碰运气,而是通过本地化运营、文化融合和产业链协同,在海外市场扎下根来。
05 技术驱动,AI正在改变游戏开发格局
说到游戏行业的未来,有一个趋势绝对绕不开:AI。
我最近试玩了几款新游戏,发现里面的NPC(非玩家角色)明显“聪明”了。不是那种刻板的固定对话,而是能根据我的游戏行为给出相对智能的回应。这背后,就是AI技术在驱动。
巨人网络最近在《太空杀》中上线了AI原生玩法“残局对决”,联合了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字节豆包三大国产大模型。这是游戏行业首个“多用户与AI智能体混合对抗”的创新竞技机制。
AI对游戏行业的影响远不止于玩法创新。一位开发者和我说,他们公司借助自研AI引擎,NPC对话生成效率大幅提升,开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游戏可以更快地推出,内容可以更丰富,而且成本可能更低。
技术革新正在颠覆游戏的生产与消费模式。5G、AI、云游戏与VR/AR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游戏的体验边界不断拓展。云游戏依托5G+边缘计算技术,将端到端时延压缩至15ms以下。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很技术,但简单说就是:玩游戏再也不用担心卡顿了。
06 未来展望,游戏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看着这一批批版号发放,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种景气度能持续多久?
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游戏行业有四条主要投资逻辑具备持续性。一是板块维持较高景气度,消费情绪保持高位;二是头部厂商产线整体聚焦端游等精品大作;三是新品密集发布;四是细分赛道持续有创新性玩法产出。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6700亿元。这个市场空间,足以支撑行业长期发展。
但挑战也不小。同质化竞争、营销成本高企等问题依然突出。出海企业还需应对内容审查、数据安全及文化差异等挑战。
每天创作不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熬夜码字的充电桩⛽️!「关注我不迷路」,我会持续用大白话生动形象讲透复杂市场——毕竟我们的目标一致:赚认知内的钱,躲风险里的坑。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6145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