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48团遭遇袭击前的两场交锋,看448团当时的战斗力表现怎么样

448团那场在1979年的败仗,直到今天提起来,仍然让不少老兵摇头。

不是因为数字不好看,而是吃亏的方式太憋屈。

448团被越军打得七个连失散,96人牺牲,544人失踪,其中219人被俘回国,剩下325人至今下落不明。枪械损失407件,火炮丢了24门。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这算是我军最大的一次单团损失。

最令人无语的是,他们在此前的战斗里,其实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没人能及时扭转。

事情要倒回到3月8日,那是448团进入越南后的第一仗。地点在3号B公路班英村西侧,对面是越军把守的几个高地。

1号高地交给了3营7连攻打,还配上3炮连的一门82无后坐力炮。

越军那边不多,一个少尉排长带了十来个人守,手里是步枪、冲锋枪和一挺重机枪。结果我军炮手陈繁荣首发就把那挺重机枪炸飞,基本拔掉了对方牙齿。

河南禹州的张发财士气旺,一枪干掉了那个越军少尉排长,还因此立了二等功。老兵刘国兴回忆,这一仗打了快一个小时,算是首战告捷。

但问题就出在之后。

7连攻下高地后,敌人并没有全灭,有人逃跑了。可是,连队却没第一时间组织构筑工事,反而让战士们站到山头上欢呼胜利。四川籍战士陈德胜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远处林子里的狙击手一枪打穿小腿。战士们急着找机会报仇,却根本分不清敌人藏在哪片树林。

这就是部队的战场纪律问题,指令不对,伤亡就会多出来。在敌人领土上,天真是要付出代价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3月13日,448团又在类似的情况下中招。

这一次不是什么高地上的火力点,而是在一片甘蔗地边,一个满脸笑容的越南中年妇女。

3炮连连长杨道禄下山路过,看见她没放在心上,还继续带人走。等后卫连经过时,这个妇女拉响了手榴弹,炸伤几个战士,自己也被当场击毙。

讽刺的是,就在这之前的两天,他们才在越军和民兵手里吃过大亏。3月12日下午第一梯队五个连被击溃,13日凌晨主力被切成两段,天亮才合拢。结果下午还是因为一个“笑脸”,让敌人找到了可乘之机。

越南民兵的狠辣,那时早就不是新闻。老兵的共识是,在敌国作战,要用最大的恶意去看待眼前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笑得真诚的。这个妇女为什么下手,可能是家人在战斗中死去,也可能只是炮火毁了自家田地。不管什么理由,战场上都成了杀人的动机。

问题是,448团明知自己伤未愈,还不做防范,连这么近的距离都能让敌人投出手榴弹。这不是缺经验,这是缺警觉的习惯。

很多人分析448团的失利原因时,总要提到一个背景。

448团不是一直打仗的全训部队,而是长期在搞生产,战前临时扩编成甲种团。装备和人数虽然齐全,可武器配上去,并不等于战斗力就立刻上来。

从第一仗能看出来,他们能打,但节奏慢,动作拖沓,缺乏对敌方残余力量的即时处理。欢呼胜利这种事,在训练场也许是鼓舞士气,可在越南丛林里就是向敌人露出靶子。

从那次甘蔗地事件更能看出,指挥层缺乏“战区视角”。他们像是按日常行军路过一个平民,忽视了那是实战状态下的敌国领土。

回到那场最大的败仗上,448团当时被越军分割包围,失踪和被俘的人数之多,在整个战役中罕见。有人会说,这么大范围的溃败,不可能只是因为几个细节,但恰恰是这些细节在前面反复出现却没人防备,才酿成了最后的灾难。

3月8日打高地,敌人的重机枪那么快就被摧毁,本该稳拿的仗,却打了近一个小时。3月13日已经是连续被敌人切断和击溃之后,仍然会因为一个笑脸掉以轻心。

这种状态放在整体战役中,等于是把部队推到主动挨打的位置。

有参战老兵说,那时候448团的士兵不是不勇敢,而是心态上还停留在“运动会式打仗”,有气氛,有喊声,但缺那种对每一分风险斤斤计较的警觉。

越南战场的复杂,在于敌人可能穿军装,也可能穿农衣,敌人可能架机枪,也可能笑着递你一杯水。

448团这些教训,战后在复盘里不止一次被提到。尤其是在敌方领土作战的经验教训,面对任何靠近的目标,必须假设它会伤人。这不是冷酷,而是活下去的前提。

那天在1号高地上的欢呼,照片或许很漂亮,但代价却是一条腿。

甘蔗地里的那个“笑容”,换来的是真实的鲜血。

再往后的那一场溃败,数字冰冷,可背后全是当时没堵上的这些漏洞。

这就是448团的战场日记,也是他们在越南丛林里留下的最沉重一笔。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49653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