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十五五目标明确,养老成重中之重!衣食住行全覆盖
说到养老,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城里条件好,农村要差不少”。
其实这两年,国家一直在把养老这事儿往前推,不过老百姓都看得很清楚,城市和乡村的养老服务水平,确实还不是一个档次。
城里的老人能住进配套齐全的养老院,社区里有活动中心、助餐点一应俱全,但农村很多地方还是靠子女照料,能有个村卫生室就不错了。
原因也不复杂,这几年国家主要是先把养老服务的大框架搭起来,基础打牢了,下一步才是精细化覆盖。
眼下,“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马上要上台,养老服务的升级已经是板上钉钉。
有专家早就提过,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县城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搞区域性的养老中心,村里或社区建起养老服务站。
这么一来,老人们无论住哪儿,基本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服务,不再是“城里专享、农村缺席”的局面。
农村老人可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这套网络扎下去,老年人也能沾上国家发展的光。
其实一些地方已经在先试着做,比如陕西安康就有这样的试点,服务网点下沉到乡村、社区,老人们办事不用跑远。
估计再过几年,这种模式会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老人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养老说到底,光是吃住安全还不够,老年人最怕的还是生病没人管。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看病的需求跟着水涨船高。
虽然“医养结合”喊了好多年,但现实里,养老院和医院还真不是随时能无缝对接。很多老人腿脚不便,智能手机用不顺,挂号、拿药、住院都成了麻烦事。
所以,国家开始下决心要把医疗和养老真正打通。
未来养老机构会配套更多医务室、康复中心,有的还能跟医院直接建绿色通道。老人住在养老院,遇到健康问题能马上得到诊治或转院,不用家里人天天跑医院折腾。
如果不在养老院住,居家养老也有路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逐渐普及,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能得到持续监管,平时有啥小毛病、急事都能请医生上门,住院手续也更方便。
家里老人不用靠自己“摸瞎”,健康有人管,子女也能放心不少。
除了吃住看病,其实很多老人还挺讲究精神生活。专家和人大代表都提过,要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啥意思?
就是老人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搞定生活、医疗、文化各种需求。
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这些服务,不用出社区就能享受,还有心理慰藉、法律援助、文娱活动,老人想学唱歌、跳舞、下棋都能找到组织。
家里有特殊需求,比如需要适老化改造,能装智能水表、感应器这些小设备,安全和便利一起提升。
这种生活圈不仅让老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照顾到,还能结交新朋友,防止老年人陷入孤独。
养老这事,过去大家都觉得是家庭的责任,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已经上升到战略级别。人口老龄化趋势没法逆转,养老服务必须跟得上。
可以说,未来几年,养老服务和网络会更完善,老人们的获得感会越来越强。等我们自己变老的时候,希望能像现在的城市老人一样,享受高质量养老,不再为看病、照料发愁。
大家都盼着,国家政策能落到实处,别让老人变成社会的“边角料”。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7805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