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芋汐赛后采访: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全运会,我都会拼尽全力
11月10日,广州的跳水馆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进入最后阶段,观众席上每一次倒数都像是在给心脏做压力测试。陈芋汐站在台边,目光稳稳地看着前方,动作没有多余的停顿。上海队的这位选手,几乎用一场完美的演出,让冠军变成了没有悬念的结果。
第一跳稳;第二跳更稳;每一次腾空、旋转、收腿,她都把教科书般的技术踩在规律里。高空落水那一刻,水花像被吸走了一样,完全看不见痕迹。观众席有人伸手指着水面,笑着跟旁边的朋友说:“不愧是她。”
这场比赛的金牌,本来就是她的。没有人怀疑这个结局,但现场的过程依然让人看得出神。那种身体在空中翻转、姿态控制到每一个细节的熟练,不是天赋的炫耀,而是日复一日的打磨。她入水时的干净程度,就像针落进了水面,只发出一个小小的“嗒”声。
颁奖环节,陈芋汐和教练余晓玲手牵着手走上台。余晓玲抿着嘴笑,笑得很克制,却还是挡不住眼里的亮光。这不是简单的喜悦,而是漫长磨炼后的松一口气。一个教练,这时候不需要长篇的颂词,握着徒弟的手、在人群中站直,就够了。
军功章有一半在陈芋汐胸前,另一半在余晓玲心里。这场景在闪光灯下反而显得安静,挥手、微笑、眼神交流,这些是外人看不到的“成绩单”。
金牌挂上脖子,陈芋汐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它,用手慢慢地抚过。那动作没有炫耀的意味,更多是一种确认,确认自己终于走到了这一刻。现场记者一圈围上来,闪光灯不停地闪,她站在中间,表情自然,没有一丝紧张。
她的回答很直接:“国际大赛,为国争光;全运会,要为上海争光。无论哪一种,都要拼尽全力。”这话不是套话,也不是表态,而是她的运动逻辑,比赛有不同的舞台,但每一次站上去,都要完成好自己的每一跳。
跳水是跟自己比赛的项目。她特别提到,自我超越比赢别人更难。稳定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方法的系统性,加上积累的比赛经验。她的话能让很多人点头,因为这样的稳定性,观众是看得出来的。
半决赛的那次失误也被提了出来。她的解释很冷静:心理上的变化造成了动作的微差,技术不是问题,心态才是关键。事后她快速调整,把决赛跳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这不仅是技术储备的问题,更说明她的自控能力极强,该刹车的时候,能刹得住。
余晓玲在场边,对陈芋汐的表现几乎没有夸张的反应,只是安静地看着她一步步走完赛程。这也是教练的信心表现,知道自己的选手能摆平局面,不必过多的干预。
陈芋汐赛后感谢了整个上海队,从教练到领队到后勤保障,她一一提到。这个细节让队里的人心里一定很舒坦,因为她明白,运动员的成绩是长期系统运作的结果,不是一个人的冲刺。
她也对广州的观众送出了感谢,说现场的支持非常热情,让自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被问到最喜欢的广州美食,她笑着回答“什么都爱吃,不挑食”。这种不挑食的态度,倒跟她的比赛风格有些像,不去挑条件,只要能跳,就跳到最好。
赛场的落差在半决赛那次失误后短暂出现,又在决赛被她自己拉平。这种过程,比单纯的赢更能体现运动员的底子。毕竟,没谁能保证每一跳完美,但能保证每一个失误之后的反弹,才是真本事。
整个比赛看下来,她不仅是在技术上赢人,更是在心理上赢自己。对于跳水这个单人项目,心理稳定就是半边胜负。
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和教练走下领奖台。灯光已经暗了一点,观众还在为她鼓掌。手里的金牌还挂着,她走得很稳,就像还在那10米台上的姿态一样,不急,不慌,不掉分。
下一次她站上高台,别人只会更难抢走她的金牌。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9060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