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多次捞到“间谍鱼”,海洋暗战早已悄然展开
清晨薄雾笼罩的海面,江苏渔民老陈收起渔网,一个形状奇怪的装置静静躺在网中。这个看似普通的早晨,揭开了一场隐藏于深海之中的无声较量。
“起网时看到前面有一个球形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捞上来一看,上面有外国字。”江苏连云港渔民张小子回忆道。这位普通渔民因捞起可疑装置并上交国家而受到表彰。
近年来,中国沿海渔民频频从海中捞出“不速之客”——这些装置外表奇特,功能神秘,被称为 “间谍鱼” 。它们隐藏于茫茫大海中,悄无声息地收集着各种信息。
01 深海疑影,渔民意外捞起神秘装置
2025年4月的一个清晨,渔民老陈像往常一样在海上作业。当渔网出水时,他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怪装置。
老陈立刻想起前几个月,隔壁渔村渔民老杨打捞到一个怪模怪样的装置,上交国家安全机关后受到了表彰。他立马警觉起来:“这该不会是国家安全机关宣传的境外投放的大‘谍鱼’?”
老陈当即拨通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说明情况,并果断停止作业返航回港。这个决定,引发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件。
与此同时,境外某机构收到了水下装置位置发生严重偏移的自动报警。根据偏移速度和方向测算,他们判断投放的装置可能被打捞并正驶向中国某港口。
02 紧急行动,间谍网络浮出水面
境外机构焦急万分,立即指挥其在我国长期潜伏的人员刘某,火速前往目标港口打探装置下落。殊不知,刘某早已被国家安全机关纳入视线,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
国家安全机关接到老陈的举报后,迅速研商决定两条线并线处理。一方面与老陈保持联系,密切关注船只返回港口的动态,联合公安、海警和当地政府等多部门行动;另一方面继续侦控刘某的行踪。
办案干警描述:“刘某当时接到指令要求迅速前往某港口,打探某装置情况,有条件的话重金购买并迅速转移出境。”
随着渔船驶入港口,老陈捞到“谍鱼”的消息在码头上传开。刘某混迹在围观群众中,伪装成猎奇收藏者,向老陈开出高价想要购买,但被老陈拒绝。
03 技术窃密,海洋数据成为目标
这些神秘装置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
海域的洋流、水文、温度、湿度等数据资料属于敏感的国家秘密。这些数据一旦被窃取,会对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江苏连云港渔民程利松描述了他捞到的装置:“我是放流网时把它钩住的,直径有碗口大,圆柱体,上面载了一个浮球,下面通了一根长线,像电缆一样。”
这类圆柱形物体叫做航空声呐浮标,体积小、重量轻,主要功能是对潜艇进行搜索识别和跟踪。它通过内部天线将获取的目标潜艇信息传送给反潜飞机,对潜艇进行精准打击。
某研究机构研究员陈清浪介绍,航空声呐浮标有一个气囊,当它通过反潜飞机投到海里之后,气囊会充气,使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其中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会通过无线电发送出来,反潜飞机上就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04 隐蔽手段,间谍设备层出不穷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投放特殊技术装置潜藏于我海域的手段多种多样。这些设备隐藏于茫茫大海中,执行着各种窃密任务。
有的设备充当“暗哨”,长期潜伏在海底,隐蔽采集周围海洋水文信息及各类舰船活动数据。这些设备能够记录下过往船只的声纹特征,为未来识别提供样本。
有的则充当水下“灯塔”,为侵入我国海域航行的他国潜艇指示方向。这些导航信标能够帮助潜艇在复杂水下环境中隐蔽航行。
近年来出现的“波浪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海洋无人潜航器,通过海浪的起伏提供动力向前行进,再通过太阳能为仪器的数据采集、通信、定位等功能提供能量。
某研究机构研究员唐建生介绍,波浪滑翔机带有多种仪器设备,包括定位装置、无线电通信装置,可以实时接收外部信息指令。
此外,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还会使用无人船等新型窃密设备接近我沿海涉密设施开展刺探活动。
05 全民参与,渔民成海洋卫士
面对海洋中的隐蔽威胁,中国沿海渔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不仅是捕鱼者,更成为了守护国家海洋安全的移动防线。
以老陈为代表的沿海渔民群体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共同筑牢海上人民防线。我国海洋面积辽阔,海岸线长,不仅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更是重要的战略屏障,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将海洋作为新战场,运用技术和人力等手段,在我沿海地区开展情报搜集和技术窃密活动。维护我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严峻复杂。
军事专家曹卫东表示,无论是浮标声呐,还是水下无人潜航器,它们虽然外形不一、功能不一,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搜集我国军事情报、经济情报、水文资料。
这些设备都对我国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
06 欺骗手段,中文标识试图迷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装置上有时还专门设有中文标牌,上面写着:“这是科学研究设备,没有铜或其他贵重金属,请你把它放回到海里。”
专家明确提示:不要相信这些话,一定要将它们交给当地公安部门或当地军队机关。这是在保护我国海上方向安全,为维护我国海上方向安全作出贡献。
这些中文标识试图让发现者误以为只是普通科研设备,从而放弃上交或放回海中,使窃密行为得以继续。
专业人员指出,这些装置的设计精巧,往往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能够在恶劣海洋环境中长期工作,并通过卫星或无线电传输数据。
07 技术分析,窃密设备功能先进
这些水下窃密装置的技术水平相当先进。航空声呐浮标不仅能够收集水下声学数据,还能通过无线电将数据传输给反潜飞机或卫星。
无人潜航器则更加智能化,能够自主航行,按预设程序执行收集任务。它们可以长时间潜伏在特定海域,收集水温、盐度、密度、海流等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海洋信息。
某研究机构研究员唐建生介绍,目前无人潜航器最大的用途在于情报搜集工作。特别是搜集目标海域的水温、盐度、密度、海流等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海洋信息。
这些海洋环境数据直接影响潜艇航行、水声设备效能以及反潜作战效果。现代军事行动高度依赖海洋环境信息,水温、盐度、密度、海流等信息的获取,能够为潜艇隐蔽行动、水雷布设、两栖登陆等军事行动提供关键支持。
08 协同作战,多方力量配合执法
在打击海洋窃密行为的行动中,多部门协同作战显示出巨大威力。在渔民老陈的案例中,国家安全机关联合公安、海警和当地政府等多部门行动,形成了天罗地网。
办案干警介绍,他们在近海处与海警部门配合下,与老陈完成“无缝”交接,打捞到的水下装置早已实现安全转移。老陈到港后,甲板上盖着布的装置早已被替换。
这种协同作战模式有效地保护了我国海洋安全利益,打击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窃密活动。
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一举挖出某国在我境内经营多年的间谍关系网,依法开展了打击处置。老陈因举报配合有功,得到表彰。
09 全民意识,筑牢海上人民防线
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是防范此类窃密活动的重要环节。沿海渔民通过日常作业,成为了守护海洋安全的移动哨兵。
一位来自浙江的渔民表示:“现在我们出海都会特别留意有没有可疑设备,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一种方式。”这种意识的普及,使得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窃密行动难以遁形。
专家建议,公众在发现可疑装置时,应立即拨打12339举报电话,不要擅自处理这些设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或破坏证据链。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专业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沿海渔民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10 持续挑战,海洋安全任重道远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海洋领域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威胁。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使窃密设备更加隐蔽、功能更加强大、续航时间更长。
我们需要持续加强海洋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全民对海洋安全重要的认识。同时,需要继续投入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海洋监测、识别、处置能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安全防护体系。
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为海洋安全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对危害海洋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际合作也不可或缺,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共同打击危害海洋安全的行为,维护全球海洋秩序。
2025年4月,渔民老陈捞到“谍鱼”后,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一举挖出某国在我国境内经营多年的间谍关系网络。
这个间谍网络早已在国家安全机关视线内,但他们按兵不动,只待合适时机一网打尽。
海上防线已成,那些隐藏在波涛之下的“暗哨”和“灯塔”,终将在全民监视的天罗地网中无所遁形。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39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