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老板炒股被坑了,他让我满仓赶紧进,自己却提前清仓跑路

这年头,搞钱这事儿,越来越像个玄学。

甭管是股市楼市,还是什么奇奇怪怪的风投圈,总有那么几个“神”杵在那儿,今天喜提一个亿,明天又“精准抄底”了哪个爆款。于是乎,一群人嗷嗷叫着,把这些大佬当活菩萨供起来,恨不得把人家的投资记录打印出来,早晚三炷香,逐字逐句地参悟。

跟着大佬买,抄大佬的作业,这逻辑听起来是不是天衣无缝?人家那么有钱,总不至于是个棒槌吧?跟着聪明人走,总比自己瞎摸索强吧?

我跟你讲,这想法,就跟相信“转发这个锦鲤就能发财”一样,天真得有点可爱,也愚蠢得让人心疼。你以为你在跟投,是在走捷ip径,其实你连人家游戏规则的边儿都没摸到。说白了,你跟大佬之间,隔着的不是信息差,是物种隔离。

你猜怎么着?就算大佬真心实意想带你飞,没藏着掖着,你大概率也只能在原地扑腾两下,然后摔得更惨。

这事儿有意思在哪儿呢?它就像一场魔术表演。你在台下看得目瞪口呆,以为魔术师真能凭空变出鸽子。可你要是跑后台去瞅一眼,会发现人家那后台比你家客厅还大,藏着各种机关、助手和一笼子的鸽子。你只看到了台上的光鲜,却压根不知道后台的门道。

大佬的投资,就是那场魔ur术。

首先,你得明白,人家揣着一个亿去菜市场,和你揣着一百块去菜市场,目的能一样吗?

人家可能就是图个乐呵,买两斤平时不吃的野菜,尝个新鲜,这叫“生活体验”,这部分钱在他那儿叫“风险容忍度极高的探索性资金”。你呢?你得算计着这一百块钱,要买够一家老小三天的口粮,还得剩下点钱明天买个鸡蛋。

换到投资上一个道理。巴菲特老爷子买点国债,买点可口可乐,人家那是诺亚方舟上的压舱石,求的是“稳”,是让这艘巨轮在狂风巨浪里别翻了。你一看,“股神也买这个!”,然后把自己准备买房娶媳妇的钱全砸进去。结果一年下来,收益率还不如你放余额宝。你急得抓耳挠腮,人家在那边悠哉悠哉地喝着樱桃味可乐呢。

为啥?因为人家另外那九成的钱,正在外面掀起惊涛骇浪,攻城略地。你这全部身家,在人家眼里,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你把投资当赌博,期待一把梭哈改变命运;人家把投资当呼吸,是一种资产配置的本能。他的目的是资产不缩水,捎带着赚点;你的目的是资产翻十倍,最好一夜暴富。这起点都不一样,你怎么跟?

我见过太多大佬买豪宅、买超跑、买艺术品。你跟着学?人家买套汤臣一品,可能就是为了离某个哥们儿的饭局近一点,或者纯粹是因为小情人喜欢那个落地窗。这房子涨不涨,对他来说不重要,它是个社交工具,是个身份标签,是个“玩具”。你呢?你掏空六个钱包,背上三十年房贷,买了个所谓的“大佬同款”小户型,结果发现那地方除了概念唬人,连个菜市场都没有。房价横盘几年,你每个月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人家可能早就把那房子忘了。

你管这叫投资?这叫cosplay,角色扮演。你扮演一个有钱人,结果演着演着,发现自己连下个月的盒饭都快吃不起了。

关键在哪儿呢?资金量和频率,这玩意儿能要了你的命。

大佬投黄金,说这玩意儿能避险。你听了,觉得有道理,拿出自己攒了两年的五万块,买了根金条锁保险柜里。结果金价跌了,你天天看着那根黄澄澄的玩意儿闹心,吃不下睡不着,跑去问大佬咋办。大佬一脸无辜地看着你:“跌了?哦,我上周又买了一批,成本摊下来,现在还赚着呢。哦对了,我每个月都固定买点的,跟定投一样。”

你听听,你当时死的心都有了。

人家玩的是啥?是“无限续杯”。只要价格合适,甚至不用太合适,就能一直买。因为钱对他们来说,不是稀缺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弹药。你呢?你那三发子弹打出去,就只能趴在战壕里祷告了。

这事儿我亲身经历过。早几年,跟着一个老板炒股。那哥们儿信誓旦旦,说有内幕消息,某只股票要起飞。我也没多想,老板嘛,吃肉总得让底下人喝口汤。于是就把我那点私房钱全扔进去了,天天做着会所嫩模的梦。

你猜怎么着?那股票确实“硬”了一下,真的,就跟打了声招呼似的,涨了不到两分钟,然后就一路向下,绿得我发慌。我一开始还劝自己,要稳住,这是技术性调整,是庄家在洗盘。后来实在扛不住了,钱都快跌没了,我厚着脸皮去找老板。

老板正在那儿泡着功夫茶,看我一脸便秘的表情,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忘了跟你说了。那天那操盘的跟代持的俩人闹掰了,里头打起来了,我收到风声就立马全清仓了。这不是一忙,把你给忘了吗?不好意思啊兄弟。”

我当时站在那儿,从头凉到脚,脸上还得挤出笑容:“没事没事,老板你忙,投资嘛,有赚有赔。”我心里已经把他家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看到了吗?你以为你跟他在一条船上,其实人家早就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坐着快艇溜了。你还傻傻地在漏水的破船上,幻想着抵达黄金彼岸呢thanks。他不是故意要坑你,他是真的……没把你当回事。你的全部,是他的随手一扔。

这还没完。大佬之所以是大佬,有时候不是因为他多牛逼,纯粹是因为他运气好,或者说,他站在了电梯里。

有个特损的段子,说有个人在电梯里疯狂蹦迪,从一楼蹦到三十楼。电梯门一开,他出去跟所有人吹牛:“看,我一口气蹦了三十层楼高!”

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那个在电梯里蹦迪的人。他恰好在2008年之前买了房,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套了现,在风口上养了只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就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眼光独到”、“杀伐果断”。然后他就开始产生一种“迷之自信”,以为自己是神,可以复制成功。

你,就成了他下一个实验品。他大嘴一张,给你画个饼,你晕晕乎乎就信了。结果呢?电梯这次下行了,他被套了,你也跟着一起被活埋。他可能还有别的电梯可以坐,你呢?你可能这辈子就这么一次上楼的机会。

最要命的,也是最让人绝望的一点,是时间和钱的成本。

你知道李嘉诚在北京囤的那块地,囤了多少年吗?二十年。二十年啊,同志们!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你买套房,别说二十年了,两年不涨你都睡不着觉。人家可以把一块地放在那儿,啥也不干,就等着它从萝卜熬成高汤。你敢吗?你不敢,因为你耗不起。

更深一层,你知道他的钱是哪儿来的吗?成本是多少?咱普通人去银行贷个款,利息恨不得扒你一层皮。人家呢?人家融资的成本可能低到你无法想象,甚至是“零成本”。他们玩的那个游戏,叫“资本运作”;你玩的那个游戏,叫“攒钱还贷”。

这就好比打牌。大佬手里是无限的筹码,输几把没关系,只要赢一把大的就全回来了。而你呢?你就那点身家,输一把,就得下桌离场,回家吃泡面。你在牌桌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计算着每一张牌的得失;人家在那儿谈笑风生,顺手扔出几个筹码,可能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跟投大佬”了。那是一碗闻着香,喝下去却会穿肠烂肚的毒鸡汤。

你真正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位置,管理好自己的预期,玩自己能玩得起的游戏。别总盯着别人的碗,先把自己碗里的饭端稳了。你没有人家那样的后台,就别去做台前那个光芒万丈的梦。老老实实研究你认知范围内的东西,赚你该赚的钱,哪怕慢一点,但至少晚上能睡个安稳觉。

说到底,投资这事儿,最终投的还是你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认知,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就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想靠抄别人的作业就考个满分?醒醒吧,人家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都给他递小纸条呢。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味儿?评论区唠唠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78378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