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他国阅兵,特朗普大受刺激,8架战机轰鸣掠过白宫,这瘾过得不简单!
九月初,华盛顿上空突然炸开一阵轰鸣,好几架美军战机排着队,罕见地从白宫头顶呼啸而过。这阵仗,全世界都瞧见了。当时波兰总统杜达(或者他的代表)正好来访,表面看,这不过是一场寻常的外交欢迎仪式。可仔细一琢磨,这事儿发生的时间点,实在太巧,太耐人寻味了。
就在这飞机飞过白宫的不到二十四小时前,地球另一边,一场盛大的二战胜利纪念庆典刚刚落下帷幕,那场面,全球瞩目。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可是全程盯着直播看的。所以,白宫上空这阵阵轰鸣,绝不是看着那么简单,它藏着太多复杂的信息,既是特朗普对军事展示那股子独特的执念,也折射出大国竞争背景下,你来我往的微妙较劲。
老特的阅兵情结,谁懂?
要说特朗普,他对那种宏大的军事场面,那是真着迷,有股子非同寻常的执念。他搞房地产、玩媒体出身,骨子里就懂“视觉冲击”对人心的震撼。他深信“展示就是权力”,觉得自己就是玩“视觉政治”的高手。记得他参观法国国庆阅兵后,那羡慕劲儿溢于言表,立马就萌生了在美国也搞一场类似大阅兵的念头。
他好几次给军方下死命令,要筹备大规模阅兵,就想把那雄伟的军事盛典搬到华盛顿来。可话说回来,美国的政治文化和现实条件,跟他的个人执念,那简直是水火不容。美国压根就没那种靠阅兵来秀肌肉的悠久传统,所以,这种大型军事展示在美国社会,还真没什么深厚的文化土壤。
更别提“9·11”之后,华盛顿特区的空域那是严格管控,被列为绝对禁飞区。要在这样的空域搞战机飞越,没总统特批,根本不可能,而且通常只留给国家级的重大活动。再说,华盛顿的马路哪经得起重型装甲车那么一碾压?真要搞大阅兵,那安保费用也高得吓人。
之前,特朗普没少折腾着想搞大阅兵。他曾计划在2018年和2025年6月搞两场,坦克、战机都想上,结果呢?预算、安保、民众态度,各种因素一搅和,他的“史诗级”预期愣是没完全实现。2019年,他倒是搞了一次“简化版”的,但规模跟他心里想的,差得远了。
所以,这次为了波兰总统,搞出这么大阵仗的军事表演,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外交礼仪的范畴。很多人都说,这是特朗普在现有条条框框下,玩的一手“折中策略”,是他想在有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那股子军事展示的渴望。
轰鸣声里的外交密码
白宫上空那阵阵战机轰鸣,可不是简单的外交礼仪。这次空中展示,一共出动了8架飞机,分两批次飞过,里头有F-35隐形战机,也有F-16战斗机。这背后,是特朗普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借着这种仪式感的表演,想达到好几个目的:对内巩固支持,对外拉拢盟友,顺便还传递点战略信号。
他嘴上夸别国阅兵“漂亮、印象深刻”,可心里头那股子较劲儿,谁都看得出来,他恨不得所有媒体焦点都围着他转。他在社交媒体上提过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也送上过祝福,可他接下来的行动,却跟这番表态形成了鲜明反差。
这次空中展示,很多人都解读成是对特定大国阅兵的“隔空回应”,反映出特朗普在承认对手成就的同时,又急着展示美国“不可超越”的矛盾心理。官方给的理由是欢迎波兰总统杜达(或其代表),还提了一句是为了纪念一名最近坠亡的波兰飞行员。但这理由,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奇怪”,不足以完全解释这次飞越的规模和形式。
波兰总统杜达的到访,确实是个重要的契机。波兰在北约东翼那可是战略要地,这些年跟美国关系持续升温,没少买美国的军备。所以,这次空中表演,被认为是在通过“仪式化”的方式,传递双重信号:对外安抚东欧盟友,对内则满足他“美国优先”的政治叙事。
这跟他在社交媒体上,老是强调“美国军力世界第一”的言论,那是一脉相承。这种“表演式政治”,在大国竞争中越来越常见,已经成了一种传递复杂战略意图的“符号外交”。
热闹过后,问题还在那儿
可话说回来,军事仪式的“表演式政治”,虽然能带来短期的视觉冲击,但在复杂的全球挑战面前,它的有效性,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美国媒体对这事儿,舆论也是两极分化,有支持的,也有批评的。批评者就觉得,这简直是浪费公共资源,还违反了空管规定。
类似这种军事飞越活动,成本高得吓人,可能要花掉好几百万美元,所以很容易就成了政治攻击的靶子。真正的国家强大,根本不需要三天两头地炫耀。过度依赖这种象征性的行动,反而可能暴露美国在全球战略中的现实挑战和深层焦虑。
美国现在面临的麻烦可不少:国内政见不合、盟友体系松动(比如北约军费分摊的争议),还有中美在科技和经贸领域的摩擦。他在任期间,退出过好几个国际组织,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此外,美国还面临着国内产业空心化等等问题。
特朗普一直认为,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已经不符合美国利益了,他想重新洗牌。他确实关注到别国阅兵中展示的先进武器装备,但也想淡化特定大国的战胜国地位。这些复杂又深层的问题,可不是一场阅兵就能解决的。当视觉表演取代了实质政策,军事仪式沦为个人执念的投射,这绝不是一条可持续的战略路径。
笔者以为
白宫上空的战机轰鸣,不仅是特朗普个人政治风格的缩影,更折射出大国竞争时代,各国到底该怎么平衡象征与实质、短期效应与长期战略的深层命题。特朗普的“阅兵瘾”或许暂时得到了满足。
然而,喧嚣之后,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中,找到一条更具实质意义和可持续性的战略发展之路?军事仪式确实已经成了展现国家实力、凝聚民心的重要工具,但美国的回应有时却显得“力不从心”。答案显然不在战机的轰鸣声中,而在华盛顿决策者冷静的权衡里。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4965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