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是如何养活2.4亿人的?看印度河平原的“粮食工厂”大发展
巴基斯坦,全球第五大人口大国拥有着2.4亿人口,且国土面积的80%被山地、沙漠和戈壁占据,是如何在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和基础设施薄弱的条件下养活庞大的人口数量?
巴基斯坦人主食以小麦为主,人民用勤劳、智慧、结合当地物产,制作出了恰巴蒂、囊、哈尔瓦普里、哈利姆、面包等美食。
01
印度河平原的“大粮仓”
巴基斯坦的农业高度依赖印度河平原,尤其是旁遮普省,这片26.6万平方公里的河流冲击沉降后形成的平原,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贡献了全国70%的小麦、2/3的棉花和50%的水稻稻米产量。印度河的水系发达,河流水量充沛,得益于其灌溉系统和温热气候,这里可耕种三季成熟的农作物,成为南亚地区少有的“一年三熟”农业区,也解决了全国80%的吃饭问题。
全国80%的农民种植小麦,小麦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而大米虽然不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主要口粮,却成为了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出口商品,据统计2023-2024年出口总额达36亿美元,同比增长80%。另外,棉花作为经济作物,占出口创汇的65%,同时也是国内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02
畜牧业:隐形的口粮支柱
印度由于信仰问题,和生活饮食习惯,素食主义者占比较高,而且对牛有特别崇高的信仰。所以导致印度牛的存栏量高达3.3亿头,但没什么人吃牛肉。
不同于印度,巴铁不信仰牛,大多数是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吃牛羊肉;而且对牛的处理也有特定的宗教仪式和规定。
巴基斯坦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2%,奶牛和水牛存栏量超1.5亿头,牛奶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人均牲畜保有量排到了亚洲首位。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的牧场不仅提供乳制品,还通过肉类出口创收超300亿美元。
其他的家禽牲畜,例如7800万只山羊及1亿多只家禽,除了提供肉奶给市场,还通过羊毛出口创收。
例如,2019年牛奶总产量达6100万吨,其中4970万吨直接供给国内市场,肉类产量475万吨,部分替代了粮食消耗。
03
养活2.4亿人的关键密码
1. 印度河:生命线的双重角色
印度河不仅可以利用来灌溉水源(覆盖全国70%农田),还提供了30%的电力供应。其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和冰雪融水补给以及温热气候,使巴基斯坦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干旱气候下仍能维持农业。
2. 土地集中与生产效率的矛盾
尽管土地高度集中(少数地主控制大量耕地),但巴基斯坦通过推广耐旱品种和机械化种植,近年小麦单产提升至2600万吨(2023年)。
中巴合作的杂交水稻和辣椒种植项目进一步提高 了作物抗灾能力。
3. 国际援助与贸易平衡
巴基斯坦长期依赖粮食进口调节供需,但通过大米、棉纺织品出口弥补贸易逆差。2023年,农业出口创汇8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
中国连续多年提供贷款和基建支持,缓解了粮食储备压力。
04
水危机与农业困境,叠加人口增长
1.印度“断水”威胁,印巴冲突爆发
2025年4月,印度以克什米尔恐袭为由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截留上游水资源,导致巴基斯坦60%农田灌溉面临短缺。
世界银行警告,此举可能使巴基斯坦粮食减产30%,1800万人陷入饥荒。目前,巴基斯坦已部署军队保护水利设施,并呼吁国际调解,但僵局未解。
2025年5月,新一轮的印巴冲突爆发,导火索就是印度的“断水”威胁,再加上克什米尔的火药桶,导致印度派出多驾战斗机和无人轰炸机,但被巴铁的军事力量击落,最后印度不得不认怂,主动要求结束这轮冲突。
2.农业困境:技术落后效率低下、气候变化极端灾害
2022年洪灾淹没全国三分之一土地,摧毁南部“粮仓”,导致粮价飙升40%;2025年,巴基斯坦气象部门对三省发布干旱预警,极端天气导致小麦产量同比下滑11%,部分农民被迫弃种。干旱、高温和病虫害频发,进一步加剧粮食生产波动。
封建土地所有制大量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导致大量农民无地可耕;农业技术推广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南亚最低,70%的耕作依赖人力和畜力,灌溉系统老化,小麦单产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粮食安全亮红灯
人口年增长率达2.4%,预计2030年将突破2.8亿,但粮食产量增速不足,存量有限。当前人均小麦消费量已从124公斤降至96公斤,小部分家庭开始难以进入温饱警戒线,80%的家庭无法负担起丰富有营养的饮食从而导致亚健康。
若无法将产量提升到一定比例,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步增加,粮食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05
破局:养活2.4亿人的路径
1. 技术革新与节水农业
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可提高用水效率30%以上。旁遮普省试点“精准农业”已提升产量,需扩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同时,培育耐旱作物品种(如抗旱小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务实选择。
2. 政策改革与农民激励
旁遮普省近期推出150亿卢比补贴计划,通过“农民卡”直接发放资金、减免灌溉税,短期内稳定了市场。长期需建立弹性定价机制,恢复最低收购价,并加大对种子、化肥的定向补贴。
3. 基建与国际合作
升级冷链物流和仓储设施可减少30%-40%的产后损耗;中巴经济走廊为农业技术合作、出口市场拓展提供契机,例如引入中国节水设备与电商渠道。
4. 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降低对小麦的过度依赖,发展畜牧业、渔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巴基斯坦人均牲畜保有量亚洲领先,但饲料和管理技术落后,改进后可提升产值。
06
最后
巴基斯坦的农业尽管有着在“刀尖上跳舞”的脆弱性——严重依赖印度河带来的水资源,又因地缘政治冲突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如何解决印度河的用水问题,解决水资源危机,将粮食产量和价格维持平稳发展态势,大力推广集中化种植、发展畜牧业替代和增加出口创汇的模式,养活2.4亿人口应该没什么问题。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33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