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线接连失守,西方军援也缩水,泽连斯基急忙喊话中国管管普京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周前还公开拒绝中国充当安全保障国,甚至制裁中国企业。但一周后,基辅遭遇俄军大规模空袭,西方军援持续缩水,这位总统突然转向中国喊话,希望北京“管管普京”。 这种戏剧性的转变背后,是乌克兰在战场和外交上的双重困境。

2025年8月下旬,基辅的夜晚被持续不断的空袭打破。 俄军发动了数月来规模最大的空中打击,密集的无人机与导弹划破夜空。据乌克兰通报,俄军此次共发射598架无人机和31枚导弹,尽管乌军全力拦截,仍造成14名平民死亡、38人受伤,欧盟驻基辅代表团大楼也遭到损毁。

空袭过后,基辅市政大楼降下半旗,整个城市陷入悲怆之中。 社交网络上,乌克兰人表达着愤怒、绝望和麻木。 人们已经习惯了“夜晚=不安”,习惯了清晨起来数伤亡,体验着那种“除了活着什么都不能确定”的无力感。

面对严峻局势,泽连斯基一改往日的强硬态度,在社交媒体和新闻发布会上“高调”点名中国。 他公开表示期待中国对当前局势作出回应,甚至在国际场合喊话,希望中国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 这一罕见举动让国际舆论哗然,因为就在几天前,泽连斯基还明确拒绝了普京提出的“由中国共同保障乌克兰安全”的建议,甚至强调“乌克兰不需要中国担保”。

战场上的形势对乌克兰极为不利。 俄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在整条约100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不间断的攻势”。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表示,俄军正在对乌军发动全线猛攻,已经突破了乌军在东南部多个地区的防线。

战术上,俄军发生了显著转变。 他们不再追求快速占领空城,而是死死围住敌人主力打消耗。 2025年初库拉霍沃战役是这种新战术的典范,俄军花两个月时间啃下周边据点,最终不仅拿下这个关键据点,更让乌军损失了整整一个机械化旅的有生力量。

这种战术转变带来明显效果。2025年以来俄军每月能稳稳占领600-700平方公里土地,比去年的推进速度快了近一倍。 俄国防长别洛乌索夫披露,乌军已损失逾34万人和6.5万件装备。

更令乌克兰担忧的是西方援助的持续缩水。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明确削减了对乌克兰的军援预算。 2025年7月,美方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部分军援,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155毫米炮弹等关键装备。

欧洲国家的援助也显疲态。 德国计划在2025年将对乌军事援助从2024年的80亿欧元削减至40亿欧元。 欧盟内部在对乌援助问题上存在分歧,一些国家持谨慎态度。 实际到位的援助远远不够,乌克兰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乌克兰维持政府基本运转需173亿美元,可到账援助仅74亿,缺口近100亿。

前线士兵作战条件艰苦,每日只能吃半份口粮。国内超市货架半空,物资短缺,物价不断上涨。 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不再单纯支持战争,而是开始质疑“到底在为谁拼命”。

乌克兰财政部长谢尔盖・马尔琴科承认,因西方援助变化与战场局势,军事预算远超预期。 原计划给军人发薪的钱,已挪作购买武器和无人机等物资。 泽连斯基也表示,乌克兰当局没钱支持军队,需要美国和欧洲共同出资。

面对战场上的劣势和西方援助的减少,泽连斯基的态度明显软化。 他在28日晚的安全会议上罕见放软语调,先感谢西方伙伴,随后话锋一转:“如果援助跟不上,我们只能寻找所有可能的出口。 ”这里的“出口”一词被外交解读为“谈判窗口”。

泽连斯基不断释放愿意跟俄总统普京见面的信号,并希望将领土问题带到俄乌首脑峰会桌面上去讨论。 这表明基辅方面已意识到,现在俄军的攻势已经锐不可当,这场冲突继续打下去,乌克兰可能会失去更多领土。

中国政府对泽连斯基的喊话作出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我们呼吁有关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局势降温,为政治解决危机积累条件。 ”

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 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多,中国一直坚持客观中立,没有向任何一方直接提供致命性武器,提出了十二点和平倡议、派专使奔走、提供粮食和医疗物资援助。 中方明确表示“不加入制裁、不输送武器、支持一切促谈努力”。

中俄关系的稳定性也是泽连斯基需要考虑的因素。 近年来,中俄在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形成了高度互补的合作格局。 乌克兰此前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不仅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俄罗斯加速“向东看”,进一步强化了与中国的合作。

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被分析人士视为“病急乱投医”。他不仅向中国喊话,还向上合组织发出呼吁,要求对俄罗斯施压。 但这些努力可能都是徒劳的,因为上合组织的几乎所有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跟俄罗斯“沾亲带故”。

乌克兰的困境在于持续战争已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 据世界银行统计,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GDP大幅缩水,而战后重建所需的资金缺口高达千亿美元。 如果继续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西方身上,不仅可能因西方“力不从心”而陷入更深困境,还可能让国家经济彻底失去复苏的机会。

与此同时,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特朗普政府抛出了“矿产换和平”协议,要求乌克兰以50%未开发矿产开采权换取美国重启支持。 2025年4月30日,美乌签署矿产协议,建立联合投资基金,美国获得乌克兰稀土等关键矿产的优先开采权和部分收入,作为援助回报。

乌克兰内部也开始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 6月中旬,乌克兰议员德米特鲁克在议会直言,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是兄弟,应重新结盟。这与过去三年乌克兰官方立场大相径庭。 一手扶持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上台的金融寡头科洛莫伊斯基也表示,美国和西方已让乌克兰“一败涂地”,与俄罗斯结盟是唯一选择。

泽连斯基的立场剧变,也与其个人政治生存密切相关。 特朗普公开质疑其“未经选举的合法性”,欧盟内部要求“问责乌克兰腐败”的声浪高涨。 通过展现“和平促进者”形象,泽连斯基试图转移国内外对其权力垄断的批评。

在美俄会晤倒计时只剩两天的紧迫关头,泽连斯基的态度发生了急转弯,作出了关键性让步。 美国突然削减援助并在外交上冷落他,让泽连斯基感觉自己快成弃子;俄军步步紧逼,乌克兰防线眼看就要崩盘。 这两重压力迫使泽连斯基从强硬路线转向妥协。

原来他还高喊“誓死保卫领土”,现在却突然接受停火,默认俄罗斯占有的地盘不动弹。这种急转让人眼花缭乱。 情报显示普京正调兵准备新进攻,红军城一旦失守,俄军推进将更加轻松。面对这种局势,泽连斯基的态度不得不急转,从“宁死不屈”变成“能保多少保多少”。

泽连斯基在急转中作出的让步是默认俄罗斯占有的地盘不动弹,同意停火框架。 这意味着乌克兰放弃了对所有被占区的追索权,只求保住现状。 这个让步是在双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热问计划#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47075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