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交1000元意向金后被告知转为定金,4S店拒退引发争议
浙江嘉兴的吴先生,生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
直到他走进那家4S店,看到那辆心仪的车时,才知道——这波操作,注定不会那么简单。
你知道的,汽车销售员和顾客的交易,总是充满了“心机”和“套路”,这不,吴先生刚想着“打个折,便宜点买车”,可这一想法却成了他新的烦恼。
一开始,吴先生只是想用15万元砍砍价——这能谈成就行,谈不成也没关系,他可没抱多大希望。
结果,销售员那一脸不屑的表情,让吴先生瞬间就觉得“这车,确实贵”。
于是,他打算走人。
谁知道,这时那位销售员忽然像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似的,追了过来:“哎,别急,先交1000块意向金,给我点时间,去跟老板谈谈。”
不想花心思的吴先生犹豫了一下,1000块钱,算了,不多,交了吧。
可万万没想到,这1000元“意向金”竟然变了味。
销售员发了个消息给他:“5000元定金,我们已经收了1000块。”
吴先生心里犯了嘀咕:“等等,意向金不等于定金?我交个意向金,结果直接被转成定金了?这合适吗?”
有点慌,他赶紧跑去店里看看,结果销售员态度一下子就变了,似乎根本不再看他是个潜在客户,价格一点优惠也不给,连跟前两天见面的销售员的微笑都消失了。
吴先生心里直翻白眼:“这态度,真让人扫兴。”
于是,他一气之下决定不买了,转身去了别家4S店,结果那家直接把车降到145000元,价格立马就让他心动了,便宜了整整30000元。
这一走,吴先生终于松了口气,但他又想:“嘿,等会儿,我给了你1000块钱,凭什么不给我退?”
他带着这份疑虑再去找原店要回那1000块钱时,销售员却直接跟他说:“啥意向金?我们把它转成定金了,不退。”
这时候,吴先生的心情瞬间从懵逼到愤怒——这个销售,不就骗我进店了么?
这次事件在网友中引发了不少热议。
有人说,“意向金是商家讨价还价的工具,结果商家直接把它转成了定金,这样做太过分了”。
也有些网友吐槽:“吴先生也有点傻,随便交个1000块钱,结果就变成定金了,还以为自己占便宜呢。”
你瞧,这样一场买车的“恶战”,最后竟然成了网友们饭后八卦的谈资。
更有评论直接指出,这种套路其实早就埋下了“消费陷阱”,不少人想不到,只是图个便宜,反而掉进了商家的“圈套”。
你想,商家的这一番操作,真能不能让消费者安安心心地消费呢?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了“意向金”上。
法律上讲,意向金本不具备定金的性质,它仅仅是一个“试探”,并不具备约束力。
可现在商家硬生生地把它转成了定金,简直是在耍流氓。
虽说,买车这事儿本就有点“猫腻”,但像吴先生这样,从头到尾都没搞清楚“意向金”到底意味着什么,最后只好空手而归,实在让人心疼。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其实并不全在商家——吴先生在交付1000元时,完全没有搞清楚商家到底能做什么。
他没有去确认,什么是意向金,什么是定金,甚至连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搞明白,结果是被“套路”了。
你说,如果大家在消费时都能认真听听合同里的每个条款,提前了解消费者权益,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尴尬局面了吧。
而更讽刺的是,最后吴先生找媒体维权时,这家4S店根本不慌不忙,仿佛“自己做了对的事”。
这种事情,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羊入虎口”,你买车,本想省点钱,结果不光没省,反而一大笔花了进去。
总结来说,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最深的思考:即便是个看似简单的交易,如果没有清楚的规定和约定,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成为被商家玩弄的工具。
真的是,“成年人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想要便宜,得靠自己拼。”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41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