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论持久战》|一部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著作(第6章)
为什么是持久战?
(第三○节)
本节梗概:
这节开始讲“为什么是持久战”的问题。
主要内容:
①“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②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③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
寒牛解读:
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教员在这节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这句话,简约而不简单。
其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全部敌我因素”,另一个是“相互关系”,说明教员采用全面的观点分析抗日战争,洞察了战争规律性是打持久战。
前面,我们讲过毛主席的战争认识论,即认识战争的科学方法,主要硬核内容有三条:一是,用客观的观点去认识战争;二是,用全面的观点去认识战争;三是,“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
这三条战争认识论,是毛主席兵法的基本观点,是毛主席辩证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大家要掌握知晓,这是了解或学习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基础知识。
全面性是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历代圣贤的底层逻辑之一。
《荀子》:“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1】。大凡人们的毛病,就是被偏见所蒙蔽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
诚然可见,荀子就具有全面看问题的辩证思维。
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 【2】
毛主席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3】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主席据此提出采用全面的观点去认识战争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本节内容最后,教员解释了我方最后胜利、敌方则最后失败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
教员凭什么这么肯定和果断?
寒牛的解释是,其根据和逻辑就是矛盾规律的同一性原理,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教员在《矛盾论》说过:
“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4】
简单地讲,一切矛盾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都会向它们反面转化。
我们来列举说明。
日军在军事方面具有显著优点,比如武器先进、装备完善、士兵训练有素等,但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民兵组织、人民群众的打击和干扰下,日本军队的作战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牵制,整体战斗力就会削弱,没有以前那么经打了。
也就是说,日本的军事优势,在我国军民的联合斗争下,将会削弱其战斗力,会逐步把日军的军事优势消磨殆尽,从优势变成劣势,最后走向失败。
(第三一节)
本节梗概:
这节,辩证分析敌我优缺点。
主要内容:
① 既然敌人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为什么不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呢?
寒牛解读:
在这节中,教员应用矛盾规律的原理,分析“为什么不能得出平衡结果,反而造成了现时敌之优势我之劣势”之原因。
这个矛盾不平衡原理,教员在《矛盾论》中有详细的阐释。
我们来看看原文:
“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5】
教员还认为,由于各种条件还不成熟,矛盾的各方面还没有发生转化,即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的对立面不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事情是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
(第三二节)
本节梗概:
这节分析造成持久战的局面的缘由。
主要内容:
①敌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全败,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则敌强我弱之原来状况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则由于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造成这种相对的形势。②形成敌是相对的强,我是相对的弱;敌是相对的优势,我是相对的劣势;双方的强弱优劣原来都不是绝对的。
寒牛解读:
这节内容包含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
教员曾在《实践论》一文中讲:“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6】
由此可推断,在绝对的中日发展史上,中日民族战争中的强弱,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强弱,不是绝对的强弱。
在现阶段,敌方的强、敌方的优势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我方的弱、我方的劣势也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凝固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国内政治进步、全民团结抗战、国际援助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敌人的强会变成弱,敌人的优势会逐渐变成劣势,我方的弱会逐步变强,我方的劣势逐渐变成优势。
教员从辩证法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了日本是可以战胜的理论依据。
(第三三节)
本节梗概:
这节教员应用变化发展的思维看问题。
主要内容:
①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②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寒牛解读:
这节内容,教员运用唯物辩证法之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抗日战争。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教员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来观察战争,所以他能看清中日战争的发展总趋势,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点。
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战争,同“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是一个道理,这是毛主席战争认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三四节)
本节梗概:
这节主要讲敌我各种因素决定抗战是打持久战。
主要内容:
敌方因素:①目前敌尚能勉强利用其强的因素,我之抗战尚未给他以基本的削弱。②战争之退步性和野蛮性一因素,亦尚未造成足以根本妨碍其进攻的情况。③敌人的国际孤立的因素也方在变化发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孤立。我方因素:①中国方面,弱的因素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虽有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但距离阻止敌之进攻和准备反攻的程度,还远得很。②其各种有利因素,虽然都在起积极作用,但达到停止敌之进攻和准备反攻的程度,还有待于巨大的努力。③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
寒牛解读:
从敌我两个方面、内外两个维度,来辩证分析抗战的现实客观情况,告诉大家抗战必然是打持久战的依据,整个分析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毛主席军事辩证法的另一种体现。
朱老总曾说:“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军事著作中,着重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即军事辩证法。” 【7】
在中国古典军事著作中,比如《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不仅有系统的战略理论,也有详细的战术理论,更兼有不少朴素的辩证军事思想。
但是把军事辩证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并且作了系统化的理论阐述,用来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的是伟大的教员。
教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重要军事著作中,为我们应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研究和指导战争提供了经典范例。
在这节文章中,教员提到一个很重要问题:
“许多表示助我的国家的军火资本家和战争原料资本家,尚在唯利是图地供给日本以大量的战争物资。” 【8】
这类口惠而实不至的国家主要指美国。
自1937~1940年,美国每年输入日本的物资占日本全部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战争物资占一半以上。
在抗日战争前期,美国是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帮凶,国民政府多次抗议无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资本家和军火供应商,才开始停止对日本战争物资的出口和供应。
黄绍湘先生在《美国通史简编》一书中揭露了美国资本集团扶持日本军事工业等史实:
“1931-1941年,美国向日本军需工业大量投资,帮助日本建立起现代化的军事工业,美国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日本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帮助日本飞机制造业的进一步现代化。” 【9】
“1939年美国输至日本军用物资达1.869亿美元,约占该年美国对日本全部输出额的86%。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的军用物资达1.9亿美元,约占美国对日本全部输出额84%。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7.039亿美元。美国资本家唯利是图,供给日本大批军火物资,用来屠杀中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欠下一笔血债。” 【10】
据统计,1937年~1940年,美国出口日本最多的军用物资有石油燃料、钢材、工业机床、铜矿、飞机及零部件。
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其战争燃油消耗的70%(约2800万吨)均来源于美国供应。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中记载:“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一半以上的原料,特别是铁、钢和石油,都是从美国获得的。” 【11】
正如美国议员司克脱(Scott)先生所言:“请大家记住,日本在中国每杀死100万人,有54.4万是美国资本协助完成的”。 【12】
美国援助中国抗战,前期敷衍民国政府,就像吝啬的地主老财打发上门乞讨的叫花子一样。
主要援助是在抗战的后半场(即1941~1945年),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和日军在太平洋鏖战,美日成为敌对关系。
基于美国利益的需要,美国政府才开始着手真正援助中国抗战。
在这之前,美国都是卖嘴,耍嘴皮子,口惠而实不至,并且还向日本出口大量军用物资,等于变相屠杀了中国人民。
英国和法国等帝国主义也只是耍嘴皮子,真正大力援助中国抗战的是苏联。苏联对中国抗战的各类援助,总体上是美西方国家援助的三倍之多。
故此,中国人民不需要感谢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他们不是真心真意的帮中国,而是为了美国利益,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消耗日本更多军力,减少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压力,才逼不得已援助中国抗战。
我们一定要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中国抗战的本质,不要被它表面上的假仁假义所欺骗与迷惑,更不要因此对美国感恩戴德。
说好听点,美国是在诚心忏悔,为前期支持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赎罪。说难听点,美国是自作自受,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时过境迁,也要以史为鉴。
不要对帝国主义抱有任何幻想,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殖民和扩张的本性是改变不了的,它们也改不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德行。
这是西方海盗文化和资本主义属性所决定的。
在某个阶段上,帝国主义开始对华友好,给以中国某些程度的帮助与支援,这些都是基于他们国家利益的需要,或迫于国际形势变化所做出的政治选择,都是暂时的合作、短暂的亲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从此对帝国主义掏心掏肺。
今天,我们已经融入世界,不可避免地要同帝国主义打交道,但请不要忘记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因为他老人家看透了帝国主义的嘴脸,并且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和策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同帝国主义打交道,要多留几个心眼。
最后,对本章的核心思想做个小结:
(1)教员认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这是全面的、客观的战争认识论。
(2)教员应用矛盾规律的原理,分析抗日战争中的敌我不平衡的原因所在,通过矛盾分析法,滤清了中日力量不平衡的原因。
(3)教员从辩证法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了日本是可以战胜的理论依据。
(4)教员从敌我两个方面、内外两个维度,来辩证分析抗战的客观情况,告诉大家抗战必然是打持久战的依据,整个分析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注释:
【1】《诸子锦言录》第一卷,中华书局2020年11月版,第117页
【2】《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53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2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3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6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5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星火燎原》第1卷,朱德,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8】《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28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
【9】《美国通史简编》,黄绍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13页
【10】《美国通史简编》,黄绍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14页
【11】《美国史》中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72页
【12】《陶行知日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26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