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命门揭晓,死守这10城!三线城市凭啥上榜?
最近“苏超”比赛上,徐州球迷一句“徐老大”喊得震天响,都快成网络热梗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徐州这个“老大”的名号,根子不在球场,而在战场。真到了关键时刻,这地方能卡住半个中国的脖子,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命门。
如果说未来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必须拼死守住的城市,名单拉出来可能会让很多人吃一惊,一线城市不见得都在,反而有个三线城市赫然在列。
这事儿得从大后方说起,重庆。这几乎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抗战时期,大半国土沦陷,就是重庆站了出来,成了战时首都。你看它的地形,长江上游,四周全是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整个城市建在山地上,天然就是个巨型堡垒,易守难攻。
更别提它还是西部工业的中心,从飞机到装甲车,自己就能造。加上超过三千万的人口,既是兵源也是劳动力,完全能自给自足。所以,一旦有事,重庆必然是那个最后的、最坚固的“家”。
可一个好汉三个帮,重庆身边不能没有策应。成都,这个离它最近的大城市,就成了最关键的“僚机”。重庆主内,成都主外。成都负责稳住整个大西南的局面,整合四川乃至整个西部的资源,形成一个攻防兼备的战略后方,给重庆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成都的军工企业,像132厂这些,都是国之重器。说白了,成都稳,重庆的大后方就稳了一大半。
最有意思的来了,名单里竟然还有绵阳。一个三线城市,凭什么?就凭它是中国唯一的“科学城”。这里是“两弹一星”的摇篮,是中国国防科技的“隐形心脏”。那些最顶尖、最机密的国防科研力量,很多都藏在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城里。战时,它的价值,可能比几个一线城市加起来都大。
视线转向北方,太原和西安,这是锁住华北和西北的两把大锁。太原处在山西,东边是河北、河南,西边是陕西,离北京也不远。它要是丢了,华北和西北的联系就会被切断,敌人可能就此打穿我们的北方防线。
而西安,位置更绝。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向东能支援中原,向西辐射河西走廊,往南还能联动成渝。它是整个大西北的神经中枢。一旦西安有失,整个腹地的战略布局就全乱了。再往西,兰州作为西部战区陆军的指挥中心,是守护新疆、青海的前哨站。
再说说交通,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时候,徐州和郑州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郑州是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铁路心脏”。
徐州就更不用说了,京沪、陇海两大动脉在这里交汇,连接着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块。当年徐州会战,正是这场硬仗,粉碎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如今,东部战区最精锐的几个重装合成旅,一半都驻扎在徐州周边,可见其分量。
把目光投向中部,武汉。九省通衢不是白叫的,长江和汉江在这里交汇,京广铁路穿城而过,水路陆路四通八达。它离郑州、重庆、西安都不远,能随时策应四方。武汉自身的工业体系也极其完备,从钢铁到船舶,都能造。
最后是长沙。湖南这个地方,西边连着重庆,南边挨着广东。真到了战时,沿海的广东需要向内陆转移战略资产,长沙是必经之路。加上湖南地形多山,易守难攻,本身又有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战争潜力巨大。
可能有人会问,那北京、上海呢?东北的工业重镇呢?确实可惜。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东南沿海太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打击,而东北亚又是各方势力交错的火药桶。强行死守,代价太大。
真正的底气,恰恰在于这十座深藏内陆的城市。它们构成了一个“西南为核心、中原做枢纽、西北为屏障、中南相策应”的战略纵深格局。沿海是我们的脸面和财富,而这些城市,才是我们真正的脊梁骨,是打不垮、压不弯的底气所在。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6581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