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生产低效、AI用不好、转化难的破局之道

内容营销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B2B企业的基本盘。2025年,当“增长焦虑”叠加“生成式AI冲击波”,内容营销人该如何应对团队小、资源紧、内容效果难衡量的三重挑战?

本期,我们基于一组来源于CMI的市场调研数据,提炼出了七大关键洞察,为B2B内容营销实践者提供可参考的决策支持。

内容营销的现实困境:小团队、低效策略,难以支撑增长目标

内容营销虽已普及,但整体效率并不乐观。数据显示,76%的B2B企业设有专门的内容营销团队或人员,但其中多数为2-5人的小型团队,面对持续产出与内容分发的压力时捉襟见肘。24%的企业仍无专职团队,内容营销更像是临时任务,策略缺失、协作被动、产出零散。

更令人关注的是,只有29%的营销人认为其内容策略“非常有效”,近六成自评为“适中”。归根结底,缺乏清晰的目标和科学的策略规划仍是掣肘内容价值释放的关键。

挑战剖析:资源瓶颈与衡量难题是“双重心病”

资源困境连续多年稳居首位:54%的受访者表示内容营销资源不足,包括预算、人力和时间短缺,尤其在小型团队中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衡量效果”正成为新兴难题。47%的营销人将其列为首要挑战——内容带来了多少线索?是否促成转化?价值如何归因?这些问题常常陷入数据孤岛和跨部门协作断层,缺乏闭环验证。

AI狂潮之下:热情高涨,落地乏力

AI席卷内容产业,B2B营销团队也在“摸着石头过河”。调查显示,81%的内容团队已开始使用生成式AI,较去年增长了9%。但真正将AI深度整合入内容工作流的,仅有19%。绝大多数仍处在“零散试验”的初级阶段。

更值得警惕的是,仅4%的受访者“高度信任”AI生成内容,仅17%认可其输出质量,“逻辑不通”“信息失真”“品牌声音缺失”仍是普遍顾虑。

内容创作焦虑:促转化难、持续输出难、契合度更难

55%的营销人表示难以创作具备行动引导力的内容,而“内容与受众不契合”“持续输出疲软”等问题依然高发,尽管比去年略有改善。

在内容分发方面,社交媒体(89%)仍是主力阵地,线下活动、直播则以“高互动、高转化”优势逐渐回归热潮。值得注意的是,图文内容虽被视为有价值,但使用率持续下滑,或因制作门槛与ROI不成正比。

预算与人员趋势:视频受宠,AI重新投入焦点

预算层面呈现出结构性调整:61%的企业计划在视频内容上加大投入,包括短视频、直播、教育类视频等。与此同时,AI相关预算成为新增热点,而线下活动的预算投入预期下降。

在人力配置上,64%的企业预计2025年团队规模维持不变,27%表示将扩大,扩张主要基于内容需求增加、AI工具效率提升以及跨部门协作的加强。

顶尖团队的共性:策略清晰、流程标准、AI深度融合

对比表现最优的那一部分团队,我们发现他们在几个维度具备显著优势:

● 拥有明确的内容营销策略,并能将其有效执行;

● 配备合适的技术工具,实现内容创作、分发与评估的自动化和流程化;

● 具备可扩展的内容体系,支持高频率、多样化输出;

● 对AI的使用规范化、体系化,不仅用AI生成,更会让AI优化运营流程、增强内容表现。

这说明,内容营销的“高手过招”,拼的不再是产出速度,而是组织韧性与技术整合力。

行动建议:集中战略、协同创作、智能提效

对于B端的营销团队而言,如何从“内容焦虑”走向“增长支点”?以下三条建议值得参考:

1)内容治理先行

打破团队壁垒,建立营销、销售、客户成功等部门的协同内容机制。确保从创意、撰写到分发与评估形成闭环,推动内容走向业务核心。

2)创新不分散,AI要“深用”

避免AI工具的浅尝辄止,尝试将其嵌入选题、脚本撰写、内容复用、数据回流等关键流程,用AI放大人的判断力。

3)优化内容投资结构

用数据审视内容效能,减少“做而无效”的内容浪费,把有限的预算投入到真正能撬动目标的优质形式上——视频、互动内容、客户案例或是多平台联动的系列活动。

结语

2025年,内容营销不是“写得多”就能赢,更不是“靠AI”就能省力。真正的竞争壁垒,是对内容作为战略资产的深度经营能力。愿这份报告,能为你在内容营销战场上的每一次选择,带来更多确定性。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4966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