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跻身全国百强榜:立足当下,未来可期

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榜单公布那天,威海人朋友圈炸了锅。

这座常住人口不到300万的海滨小城,硬是挤进了前60名,排在第59位。

要知道,这可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连续11年发布的权威榜单,不光看GDP,还要看教育、医疗、文化这些软实力。

威海能上榜,说明这些年真没白折腾。

别看威海现在风光,倒退十几年可不是这样。

当地人还记得,2008年那会儿城里连个像样的大商场都没有,年轻人找工作都得往青岛跑。

变化是从2012年开始的,那一年威海拿下"联合国人居奖",接着又陆续把"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这些招牌都收入囊中。环境好了,人才愿意来,企业也愿意落户。

现在威海街头走一圈,能明显感觉到不一样。老城区还是那个悠闲劲儿,但往东走到经区,高楼一栋接一栋冒出来。最显眼的是那些医疗器械公司,威高、迪沙这些本土企业越做越大,还吸引来一批上下游配套厂。2024年的数据显示,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73.47%,这个比例在山东排第一。

年轻人现在也愿意留在威海了。政府搞的"521"人才计划挺实在,博士来工作直接给20万安家费,硕士8万,连本科生都有3万。租房补贴从500到1500不等,创业的还能申请50万无息贷款。去年毕业的小王就是冲着这个从济南回来的,现在在医疗器械公司做研发,月薪过万,周末还能去海边钓鱼。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医疗资源就是个短板,好医院都集中在市里,下面荣成、文登的老百姓看个大病还得往威海跑。文旅方面也差点意思,刘公岛、成山头这些景点开发十几年了,玩法还是老一套。反观青岛,光一个啤酒节就能带动几十亿消费。

差距摆在那儿,威海人心里有数。最近市里开了好几次会,重点抓两件事:一个是把海洋经济做大,正在建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投了30多个亿;另一个是搞中韩自贸区,毕竟离韩国最近,货轮一天就能到仁川。听说还要引进一所双一流大学的分校,具体哪家还没定。

榜单公布后,威海市委书记在座谈会上说了段挺实在的话:"59名不算差,但和青岛、济南比还有距离。咱们不贪大求全,就把医疗器械、海洋经济这几张牌打好。"这话听着靠谱,毕竟城市发展就像跑马拉松,找到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眼下威海最需要解决的,是怎么把"宜居"这个优势变成真金白银。环境好能吸引人来,但留人还得靠产业和收入。好在方向已经摸到门道了,那些专注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正在形成集群效应。再过五年回头看,说不定59名只是个开始。

海边那座百年灯塔还在按时亮起,照着进出的渔船,也照着这座城市的野心。威海人现在聊起家乡,语气里多了几分底气:"咱这儿是不如大城市热闹,但过日子挺舒服,机会也越来越多。"这话实在,城市排名再高,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么。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343734.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