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国家无法实现,枭龙和歼10却有,小小DSI进气道可不简单

印巴空战的结果让很多人都非常振奋,尤其是在国际上长期不被看好的中式武器,竟然战胜了西方的高端代表,绝对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也因此有人戏称为是“下等马”战胜了“上等马”。可实际上,无论是枭龙还是歼10CE,其设计理念并不落后于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无可比拟的超越,比如DSI进气道。

没错,就是飞机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就能难倒一大片各国工程师。DSI 进气道,全称为“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说白了,就是通过一个固定的鼓包设计对进气道的气流进行压缩,就可以达到减轻机身结构和隐身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在研发新一代超音速巡航战机时发现,随着对新一代战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机身结构就越来越复杂,飞机累赘越多,反而无法达到新一代设计要求。

通过反复摸索,他们发现了DSI进气道技术,仅仅加装一个固定的鼓包设计,就可以对气流进行压缩,从而提高了进气道在高速飞行状态下的效率。那么原本需要调节气流的挡板系统就可以拆除。这样下来,飞机不仅飞行效率提高了,还降低了机身重量。

此设计成熟后,美国希望对销量最好的F16进行大规模普及。后来不知因为何原因工程取消,这项技术最后大规模运用在了F35身上。

目前来看,DSI进气道设计有几大优点。第一就是满足发动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进气要求,这对于超机动和超音速巡航的五代战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看到美国的五代机才大规模使用DSI进气道;第二就是增加了隐身性能,因为这个鼓包可以遮挡进气口,进而挡住发动机的风扇叶片,从而减少了战机的红外和雷达波发射;第三这个鼓包不是找块铁焊接上就行,而是需要使用复合材料和高精度制造工艺。

同时DSI也是一身缺点,首先每款飞机的设计不一样,那么鼓包的形状、大小、角度等都需要独立设计,这背后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流体力学计算;而且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形状稍有偏差,就会严重影响进气效果。

况且,DSI进气道本来就违反常理,因为五代机为了追求隐身,外观要求平顺,连外挂点都不舍得加。进气道口的这个鼓包一定会产生漫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所以既要有鼓包又要保持隐身,是一个超难的要求。

这就好比F35服役这么多年,很多国家还是造不出五代机一样,光用皮尺量是仿制不出来的,需要大量精密的计算。这背后是庞大的理工人才队伍和工业沉淀。

所以这样看来,法国“阵风”没有安装DSI进气道,并不是他们不需要,而是达不到。相反,中国不仅在五代机上加装了标配的DSI进气道,还将技术延伸到了歼10系列,甚至还有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

这是中国技术的完整体现,丝毫看不出有“下等马”的痕迹。

#亚太瞭望台#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285019.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