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版霹雳-15曝光,苏-35急于发射,俄军无奈苦等中国空警-500
近日,一则关于俄罗斯苏-35战机挂载新型R-77M导弹的消息,在军事圈子里传开了。
不少人一看,觉得俄军可能要扳回在空中的劣势了。毕竟,这款新导弹射程号称达到了200公里,听起来确实挺厉害。
但这枚导弹,真是俄空天军的“救命稻草”吗?仔细琢磨一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
它不仅没能完全掩盖住俄军的短板,反而把俄罗斯在现代空战体系上的致命缺陷,给照得一清二楚。
新弹上线,然后呢?
R-77M这枚导弹,技术上确实有进步。它把老款R-77-1那110公里的射程,一口气拉到了大约200公里。
导弹里头,塞进了AESA雷达制导头和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甚至为了适应内置弹舱,尾翼都重新设计了。
这些细节,说明俄方确实想拉近与中国霹雳-15和美国AIM-120D之间的技术距离。
可话说回来,现代空战,特别是超视距作战,光有射程远的导弹可不够。
空战里决定胜负的,不再仅仅是战斗机本身,而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远程导弹、先进雷达,再加上预警机指挥。
这套组合拳,才能真正把导弹的潜力压榨出来。简单说,就是“A射B导”。
战机发射导弹后,无需自己持续照射目标,而是由预警机或僚机不断更新目标信息,让战机能迅速脱离危险。
回想2019年的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霹雳-15E导弹和ZDK-03预警机”这套组合,就打出了体系战的优势。
那场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预警机在超视距空战中的支援作用,是何等关键。
再看看俄乌战场。俄罗斯空天军在那里表现不佳,很大程度上就因为缺乏有效的远程空空导弹和预警机支援。
俄军战机往往要抵近攻击,很难有效压制乌克兰空军。这不就是“有枪无眼”的尴尬写照吗?
即便苏-35挂上了R-77M,如果没有预警机的“上帝视角”和指挥,它也只能靠自身雷达去索敌。
这可就大大限制了新导弹的实际射程和发挥空间,威力瞬间大打折扣。
“大脑”缺失,这局怎么玩?
俄军这种空战体系的“瘸腿”,根子在于预警机力量的严重不足。这几乎是他们眼下最头疼,也最难解决的问题。
俄罗斯新一代的A-100预警机项目,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之星”,最终被放弃了。这消息一出来,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与此同时,他们现役的那些老旧A-50预警机,想升级都困难重重。这就导致俄军预警机力量青黄不接,体系建设直接卡壳。
放眼全球,能持续研发并大批量装备先进预警机的国家,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个。
中国在预警机领域进步飞快,空警-500、空警-700/3000系列都相当成熟。
美国虽然有E-7A项目,但供应量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满足他人的。至于欧洲,在这方面基本就是“躺平”状态。
这意味着,俄罗斯自己造不出来,想从外面买,也得面对一个全球都稀缺的市场。
中国方案,政治不通
正因为俄军在预警机上如此困窘,军事观察圈里才一直有个讨论:俄罗斯会不会寻求中国的帮助?
有分析师就曾指出,考虑到自身研发的困境和全球预警机供应的紧张,俄罗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中国引进空警-500预警机。
空警-500是目前中国空军的主力预警机,性能先进,体系成熟,理论上出口也是可行的。技术上说,把它整合进俄军体系,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但也有另一种声音,他们更进一步,探讨过中国是否会提供霹雳-15导弹给俄罗斯。
他们认为,虽然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从技术层面看,并非完全没可能。
苏-35和苏-30SM,跟中国的歼-16其实是同源的。要说把霹雳-15集成上去,即使要改挂架、动数据总线,或者采用“松散结合”模式,技术上也不是绝对办不到。
可问题是,无论是卖霹雳-15导弹,还是空警-500预警机,都触及了中国对外军售的明确原则:不向冲突地区提供武器。
所以,那些关于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先进军事装备的讨论,都只能停留在“美好畅想”的阶段。现实里,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
体系之殇,谁来买单?
R-77M导弹的亮相,终究没能成为俄罗斯空天军的“破局手”。它反倒更像一面清醒的镜子,照出了俄军在现代化空战体系上的巨大代差。
俄罗斯眼下遭遇的,不光是某个武器装备的落后,而是空战理念、军事工业体系乃至战略规划的全面滞后。
这种滞后,使得他们即使偶尔拿到一些先进硬件,也很难转化为真正的整体战斗力。
这不只是俄乌战场上的一个缩影,更是对所有军事大国的一个警示:在体系化战争的今天,任何单点再强的“长板”,也无法弥补整个体系的“短板”。
一个无法自我更新、迭代作战体系的军队,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http://raimaz.com/aidianjingjieshao/22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