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中国潜艇要赶超!技术比肩数量反超,可这几点仍有差距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此前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和国防部接连放数据,字里行间都藏着个信号,中国潜艇实力正往“赶超美国”的方向跑。

数量上,2030年中国潜艇预计能到80艘,美国反倒要降到47艘,技术上,新研发的核潜艇眼看就要追上美俄水平。

可不少人也在琢磨,既然势头这么猛,中国咋还没成“深海霸主”,美国真正攥在手里的优势,到底在哪儿?

看美国国防部放出来的预测,能明显感觉到中美潜艇的差距在往小缩,现在美国手里有71艘全核动力潜艇,中国有60艘潜艇,其中12艘是核动力,单看核动力数量,美国还占着优势。

但再往后看就不一样了,2030年中国潜艇总数预计能涨到80艘,核动力潜艇接近20艘,而美国那边,因为老潜艇退役速度比新艇造得快,再加上造船能力拉胯,到本世纪末潜艇数量可能只剩47艘,这种“你增我减”的趋势特别明显。

其实美国造船业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了,30年前本土还有12家大型造船厂,现在只剩5家了,像熟练焊工、轮机工程师这类关键岗位,缺口都超2万人。

以前造一艘核潜艇5年就能完工,现在拖到7年还未必能交船,就算国会批了预算,想快速补上数量也没辙。

反观中国,不光能稳定造常规潜艇,核动力潜艇的建造速度也在加快,之前听军工领域的人说,专门造核潜艇的船厂还扩建了生产线,这也是美国为啥担心“数量被反超”的核心原因。

更关键的是,中国潜艇的“增量”不是瞎堆数量,就说常规潜艇,一半以上都装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的AIP技术。

这技术能让潜艇在水下待上2-3周,比传统潜艇的3-5天翻了好几倍,不用频繁上浮换气,被发现的风险低了,实战里也能更灵活地蹲守或者伏击。

再看美国,他们的潜艇全是核动力,续航是强,但造一艘的成本,差不多能抵上中国3艘常规潜艇,想在数量上跟中国比,根本快不起来。

回头看中国早期的核潜艇,跟美国比确实有差距,比如091型“汉”级核潜艇,以前因为降噪技术没跟上,水下航行时噪音特别大,很容易被声呐逮到,速度也赶不上同期的美国潜艇。

但这几年的进步肉眼都能看见,尤其是在俄罗斯技术协助下升级的093型“商”级核潜艇,不光把噪音降了一个档次,还加装了更先进的鱼雷和反舰导弹,作战能力比091型至少提了30%。

现在受关注的是095型和096型核潜艇,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这两款新潜艇能摸到美俄同代核潜艇的水平。

就说095型,用了新型核反应堆,水下速度能突破30节,跟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差不多,还会加装垂直发射系统,能发射巡航导弹,打击范围能覆盖2000公里以上,不用靠近目标就能发起攻击。

096型则更侧重隐蔽性,外壳用了新型消声瓦,水下噪音可能控制在110分贝以下,跟海洋背景噪音差不多,想追踪它难度会大很多。

常规潜艇的技术升级也没落下,除了AIP技术,中国还在潜艇上装了新型声呐系统,比如最新的039C型常规潜艇,声呐探测范围比老款大了50%,能更早发现敌方潜艇或水面舰艇。

之前有军事专家做过模拟,在南海这类浅海区域,039C型配合反潜机,能在200公里范围内织出“水下警戒圈”,这也是美国潜艇不敢轻易靠近中国近海的原因之一。

就算美国潜艇技术先进,到了中国近海也得“束手束脚”,首先是地形问题,中国沿海像东海、南海的浅海区域,水深大多在200米以下,海底还有很多暗礁、海沟。

美国核潜艇体积大、吃水深,想在这些地方灵活动起来特别难,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或者因为水深不够没法快速下潜,而中国的常规潜艇体型小、吃水浅,能在暗礁之间穿梭,还能躲在海沟里伏击,美国核潜艇根本不好防。

其次是中国的反潜网络越来越完善了,现在解放军在近海布了水下声呐阵列,这些声呐能实时盯着水下动静,哪怕是噪音很小的潜艇,也能捕捉到痕迹。

再加上无人潜航器,比如“海翼”号,能在水下待几个月,沿着固定路线巡逻,发现异常就把数据传回去。

空中还有反潜巡逻机,像运-8反潜机,一次飞行能覆盖10万平方公里海域,形成“空-海-水下”三层反潜网。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里也承认,他们的核潜艇在中国近海被发现的概率,比10年前高了60%以上。

还有部署效率的问题,美国核潜艇要从本土或者关岛基地赶来中国周边,最少得2-3周,路上还得加油、补给,能长期留在这儿的潜艇最多4艘。

而中国潜艇基地大多在沿海,像青岛、三亚,出港后1-2小时就能到任务海域,一旦有情况,半天内就能凑齐10艘以上的潜艇。

真到了战时,这种“家门口优势”能让中国在短时间内形成数量压制,美国想增援都来不及。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潜艇就算数量、技术赶上了,也不代表就能拿到“深海霸主”的头衔,美国还有两个优势,中国短期内很难超。

第一个是“蓝水海军”的实战经验,美国潜艇部队从二战开始就一直在实战里攒经验,比如冷战时跟苏联潜艇的“水下对峙”,海湾战争时用核潜艇发射巡航导弹,这些实战里总结的战术、协同技巧,不是靠模拟训练就能学会的。

中国潜艇部队还没经历过实战,虽然训练强度大,但跟美国的“实战经验库”比,还是差了点。

第二个是“全球部署能力”,美国在全球有30多个海军基地,像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地中海的那不勒斯基地,核潜艇能在这些基地补给、休整,实现全球范围的快速调动。

而中国目前只有吉布提等少数海外保障基地,潜艇要去远海执行任务,只能靠自己带补给,续航时间跟美国比有差距。

比如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一次出海能待3个月,中国核潜艇目前最多能待2个月,要是去大西洋或太平洋深处,补给压力会很大。

还有一点,美国潜艇部队的“人才储备”更厚,美国核潜艇的艇长,大多有10年以上的服役经历,不光懂潜艇操作,还懂战术指挥、国际海洋法。

而中国潜艇部队虽然在扩招,但有丰富远海经验的艇长数量还不够多,不过这几年中国也在加快人才培养,比如和海军院校合作开“潜艇指挥专业”,还经常组织潜艇去远海训练,人才缺口正在慢慢补。

从美国公布的数据和分析来看,中国潜艇“赶超美国”的趋势已经很明确,数量反超、技术比肩都是实打实的进步,尤其是在近海区域,中国已经有了明显优势。

但美国百年攒下的“蓝水家底”,不管是实战经验、全球部署能力,还是人才储备,都不是靠几年快速发展就能追上的。

未来台海、印太的水下博弈,不会是“谁赢谁输”的速决战,更像是一场“中国以快补弱”和“美国以经验守优势”的长期较量。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70473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