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财报营收940亿美元超预期,但AI裸奔关税绞索勒紧增长命脉
苹果公司2025年第三财季的财报,表面上光鲜亮丽,营收高达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244.3亿美元,远超华尔街预期。iPhone销量强劲,Mac业务飙升,服务收入持续发力,甚至连一度低迷的中国市场也奇迹般地反弹了4%。这无疑是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股价应声上涨3%。然而,任何一个清醒的观察者都明白,这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其下是AI战略的裸奔和日益收紧的关税绞索,这两大“阴影”正无情地勒紧苹果的未来增长命脉。
这份“超预期”的财报,与其说是苹果的胜利,不如说是市场在复杂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背景下,对“确定性”的饥渴式追捧。但这种确定性是脆弱的,它掩盖了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迟滞,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供应链重构阵痛。苹果能否在这场AI军备竞赛和关税战的夹缝中找到生路,不仅是其自身存亡的关键,更是全球科技巨头如何应对“新常态”的残酷教科书。
苹果在AI领域的步履蹒跚,已是公开的秘密。当微软、谷歌、Meta等竞争对手在生成式AI的狂潮中激进投入、产品迭出时,苹果的AI战略却显得苍白无力,缺乏令人信服的叙事。其股价今年累计下跌17%,远逊于其他科技巨头,这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对其AI前景投下的不信任票。蒂姆·库克虽然口口声声要“大幅增加AI投资”,并已收购了约7家小型公司,试图通过“买买买”来加速技术路线图,但这更像是一种焦虑的补救。更讽刺的是,苹果的核心AI人才正在加速流失,一个月内四名顶尖AI研究员跳槽至Meta,这简直是给苹果的AI“输血”变成了“失血”。所谓的Apple Intelligence,在实际应用中被普遍诟病为“挤牙膏”,甚至有评论员直言其功能缺陷,未能满足用户对前沿AI体验的哪怕一丝期待。这不禁让人想起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浪潮初期的傲慢与迟钝,历史的教训总是惊人地相似,只是这次,苹果面对的是比移动互联网更具颠覆性的AI革命。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正化为实实在在的关税壁垒,对苹果的全球供应链构成致命威胁。第三财季,苹果因关税支出高达8亿美元,并预计下一季度将飙升至11亿美元。库克承认,部分营收增长竟是消费者“预期关税上调而提前购买”的畸形产物。更令人胆寒的是,美国计划自8月1日起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将直接冲击苹果在印度的iPhone组装业务。尽管苹果在印度生产iPhone的策略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高额关税无疑将大幅增加其成本,最终这笔账很可能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削弱其产品竞争力。此外,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悬在苹果头上,谷歌反垄断案的裁决可能影响其作为Safari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的协议,这项协议贡献了苹果近20%的营业利润;而美国另一宗要求苹果放宽App Store限制的诉讼,则可能直接冲击其另一核心利润来源。这些潜在的法律和政策风险,如同地雷阵,随时可能引爆。
更深层次的危机,隐藏在那些被“亮眼”财报光芒所掩盖的利益相关方身上。对于苹果的上下游中小供应商而言,财报的增长固然带来订单,但关税阴云下苹果推动供应链多元化至印度、越南等地的策略,却给长期依赖苹果订单的中国中小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生存压力。他们面临订单减少、技术转型和海外设厂的资金困境。而新进入印度、越南等地的供应商,虽然短期内获得机遇,但也面临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技能不足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关税风险,导致其成本优势难以持续。苹果强大的成本转嫁能力,往往意味着这些供应商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这是财报中无法直接体现的“阴影”。
以中国消费者为例,尽管财报显示营收回暖,但这更多是短期补贴刺激的结果。消费者对苹果AI战略的“挤牙膏”式更新和“AI入华受阻”的担忧持续存在。当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在AI手机领域加速布局并推出更具吸引力的AI功能时,中国消费者对苹果AI体验的期待与实际应用缺陷之间的落差,可能直接影响其换机决策。这种对AI体验的“焦虑”和对产品未来创新的“失望”,将直接影响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这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家电巨头在面对贸易摩擦时,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土化策略巩固市场份额的历史经验形成对比,苹果若不能迅速弥补AI短板,其在智能手机、PC等核心硬件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将逐渐被削弱,市场份额可能被进一步蚕食。
面对AI焦虑与关税阴云,苹果的未来绝非坦途。它必须抛弃“慢就是快”的陈腐哲学,加速AI技术的产品化落地,将AI深度融入其硬件、软件和服务生态。这不仅意味着加大研发投入,更需要通过颠覆性创新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彻底打破当前AI战略的模糊印象。同时,苹果亟需积极调整全球供应链,通过多元化布局和本地化生产,降低对单一区域的依赖,以应对贸易壁垒带来的成本压力。这包括深化在越南、印度等地的生产布局,并探索新的市场机遇。苹果的未来,在于能否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化挑战为机遇,重塑其在科技行业的领导地位,避免重蹈那些未能适应时代变革的巨头覆辙。否则,这份“超预期”的财报,最终只会成为其衰落前最后的挽歌。
http://raimaz.com/xinwendongtai/24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