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六大新项目齐进展,体育中心规划升级,道路综合体同步推进

听说最近滁州成了朋友圈里的话题担当,那画风就跟“别人家孩子”似的,一条接一条的好消息,工程进度表都快赶上手机刷剧更新速度了,这不,安徽省滁州市又有六个项目齐刷刷上了“最新进展”榜单,要说滁州的发展,那真是跟坐上了高铁一样嗖嗖嗖提速,但这些项目,真有传说中那么靠谱?还是只是数据好看,实际水分十足?这事儿,还得压一压,扒一扒,不然都快被官方通稿绕晕了,来,咱们一起给它捋顺点!

第一个放在最前头的,是中新苏滁高新区文体中心项目,地理位置杠杠的,正好卡在文忠路与徽州路的交汇,东南边,西边邻着主路,南边又连接着大道,看地图感觉像是闹市里挖了个黄金点,光占地面积都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拉满到7.7万平方米,投资数目写出来都晃眼,直接5.4个亿,这一串数字里,预感到的是滁州对文体升级的野望,但具体干啥呢?据说里面有体育馆,赛事训练双用场地,活动看台能插1500个座,商业楼里搞出特色餐饮和运动装备旗舰店,还想弄出跳舞唱歌的培训场所,最绝是儿童无动力乐园,这听着像是“啥火上啥”,一家老小全安排上了,你说真的能做到“老少皆宜”吗?会不会变成什么都搞一半,实际效果能有多花哨,谁心里都有点小问号。

更有意思的是项目时间,官方说2025年正式开工,还给了个工期,760个日历天,折下来两年多一点,敢不敢和你赌五毛,这工期到时候一拖再拖,本地网友又得“等项目等到天荒地老”?当然,咱不是故意唱反调,只是这种“计划”听多了,总忍不住多刷一遍日历,心里的预期都自动变成“拖延症预警”了。

再看那琅琊总部中心,滁州市在建的第一高楼,还挺唬人,光主塔就能飙到168米,主楼高度150米,装饰还多出来18米,谁说不喜欢拍照,以后站在底下自拍都自带“头顶云层”效果,整个建筑面积将近10万方,你就想象一下,这楼真盖起来是不是滁州人天天都可以新打卡?不夸张,这跟“我家在市第一高楼旁”一样,多少能“显摆”一下。

不过建筑圈子里的人经常讲,大楼拔地而起,不光是高度够不够,还有个细节叫“进度条”,这楼2023年刚出正负零,2024年5月满打满算把主体结构封顶,这效率属实可以,现在雏形已经出来了,但高楼最后的精装修啊、防火层啊,不出点麻烦,都不叫建筑,这期间还要躲过资金卡壳、供应商跳票、小区居民网上吐槽,反正进了收尾阶段,每一步都是考验,到底是“第一高楼”还是“第一拖楼”,还得走着瞧。

讲到交通,咱滁州这次也没含糊,北沿江高铁滁州站站城一体融合发展项目,这名字给整得挺长,其实就说,京沪高铁滁州站边上要腾出一大片地,整出885亩,也快一平方公里了,建得也全套,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桥、停车场、防护绿地,什么配套都有安排,南北站房还来了一招连通天桥,想get一下出站直达的“丝滑”体验。

官方资料又说,2025年2月开工仪式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整个项目计划五年周期,还有一期工程想在2026年10月抢先完成,这定位显然奔着“大滁州都市圈”去了,把高铁站做成城市地标,方便周边数十万人的出行,但一想那五年工期,经历过“逢雨泥泞、拆迁拉锯、小区交通堵死”的小伙伴估计又开始敲警钟,大项目,真处处都是小细节,万一预算紧了、手续慢了,进度又成了网友热议话题,不过人家也是一场场推着走,光一期能准点落地,那算滁州工程队都要“点赞加鸡腿”了。

接下来,咱把视线往实地道路挪一挪,滁州石梁中路片区道路管网改造工程,乍一看不算啥巨型项目,但其实对日常生活都特关键,谁家出门不蹭这条主路?这次改造掏出的最大管径都飙到DN800,球墨铸铁管扎扎实实地铺,顶管长度也有两公里,还有智能阀门井、排污配套,建设单位也是天长市科技工业发展公司和重点工程管理处,两家一起握拳干。

项目时间说得明明白白,25年6月底开始干活,7月赶工期猛推进度,目标是12月底戳个“收工键”,每一天都在跟工期赛跑,但你懂的,像这种工程,光天气不好就容易“停工疗养”,工人又容易加班加点,至于管道、阀门这些硬件,一报数就是数以百计,搁平常可能没啥感觉,但等真的通了,下雨不再积水,二维码扫码直接查管网,这智慧化标配,用得可比名字里高大上一百倍。

再来一个“硬核”枢纽,花园路下穿京沪铁路枢纽工程,整个架构说白了就是东起紫薇路,用四孔分离式框架桥直接下穿京沪铁路,然后一路东飙到创业南路,再连到在建九梓大道,全长1.2公里,一半是涉铁箱涵和U形槽,规划成双向六车道,等级叫城市快速路,这过道可不是随便挖个沟,要跟铁路部门来一场“你问我答”,每颗螺丝都要卡计划,网上一说,就有网友吐槽“明明昨天封路说两天,结果封了快两个月”,所以进度条才是总焦点。

好消息是,工程到了7月,涉铁工程做了48%,市政道路也做了30%,还成功完成了箱涵顶进作业,网上流传的视频里工人一堆围着顶进场,红旗插起来那一刻,项目负责人估计心里比谁都乐,这不用多说,城市交通如果能快一点,市民出行真的就是“一脚油门一个世界”,但同样,施工期间的邻里投诉、绕路绕到晕圈,那也是“不得不熬”的烦恼。

把目光拉近生活一点,压轴的城南苏宁广场不可不提,位置还挺抢眼,城南中都大道与敬梓路交口西南,总投资吐出来就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就有15亿元,打造的是智慧零售、文化创意街区和高端住宅三合一,城市综合体风格,一听就知走潮流路线。

多大的项目?说起78万方智慧综合体,商业部分单拎出来就有15万方,六层高的mall,逛一圈腿都得练出肌肉了,2025年7月5日,主体结构正式封顶,现场图片大楼框架规整,大牌标志插到施工场地,不少人一看照片就开始规划“以后周末去哪儿玩”。

可一个综合体,重点并不是铺多大面积,而是后期投入运营,能吸引多少人流,能拉动多少消费,那些O2O智慧零售,在当地运营环境下能打出什么样的翻新体验,普通市民能否享受实惠,本地创业者能不能分一杯羹,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细节,但就目前进度来说,至少让人有点盼头,不是又是“画饼充饥”。

推着六个项目一路看下来,滁州市的这波操作,不得不说是“既有面子,又拼里子”,地标塑造、交通升级、生活提速、商业焕新,每一个都打包进了城市发展计划,虽然官方说法总是高大上,但只要你细想,还是有不少扎扎实实的推进痕迹,比如花园路枢纽进度条实打实,苏宁广场封顶照片都有,不像某些地方“P图传说”,这个“发展越来越好”字面上也说得过去。

当然了,如果只看官方进度,那是年年都能写个宣言,但城市真正好起来,没那么多“表面光鲜”,更要看居民有没有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体育中心能不能约到场地、总部高楼里会不会招聘岗位、道路升级会不会减少交通堵塞、综合体能不能加入亲民商户,这些实际点子,才是考验“发展”的硬核指标。

这里还要插一句,像高铁站站城项目、道路管网改造这些,既是面子工程,也是里子保障,在高楼大厦和购物中心之外,真正的“城市升级”得靠隐形的管道配套、交通细节去支撑,要不然只看外观,一到用时发现“水管还漏、下雨就涝、地铁堵车”,那就成了典型的“面子工程”。

总体看,滁州这六大项目,如果真能毫无bug地落实到位,几年后站在城市边上,会有种“这辈子终于赶得上变化”的感觉,咱们这些普通住户,那些出差的上班族,周末遛娃的家长,只要不再被出行堵到爆炸,还能在家门口mall里薅到新鲜消费,谁还不感慨一句“滁州这地方,真是越来越像样了”。

不过,凡事都怕高估和拔高,指望一堆项目就能让城市一夜爆火,肯定不现实,实际体验还得居民自己去检验,项目交付那一刻,也许才轮到我们把嘴里的“发展越来越好”,从彩虹屁变成生活日常。

讲到这里,各位,你们真觉得滁州能靠这几个项目“质变”为大都市吗?还是其实更像城市升级里的小步快跑?你怎么看!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598164.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