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信电子,扣非净利暴增超700%,AI独角兽业绩狂飙
二零二五年八月的一个午后,弘信电子发布了半年报。
数字跳出来时,许多人反复揉了揉眼睛——扣非净利润暴涨百分之七百零五,简直像变魔术。
这家曾经的“柔性电子第一股”,不知何时已悄然换上“AI独角兽”的新衣。
它没有敲锣打鼓,却实实在在把财报变成了惊叹号。
从前弘信也走过坎坷路。
柔性电子业务连续四年亏损,说多了都是泪。
但今年不同了,营收十六点九四亿,毛利率提升六个百分点,总算扬眉吐气。
而算力业务更像一匹黑马,半年拿下十四点八二亿营收,增速超三成。
难怪有老股民感慨:“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电子股也能讲AI故事了。”
业内人士透露,弘信布局算力其实蓄谋已久。
二零二三年起,他们默默收购英伟达精英级合作伙伴安联通,又与燧原科技牵手,悄悄织就一张算力大网。
这些动作当时没激起太多水花,如今回头看,步步都踩在点子上。
一位私募经理坦言:“这种转型不是赌运气,而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战略。”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医疗AI的突破。
八月中旬,弘信与北医三院联手打造的“羲和一号”诊疗一体机惊艳亮相,不仅适配国产平台,还能与英伟达Clara模型双向兼容。
这款设备已纳入中非医院联盟的核心方案,成为中国AI医疗出海的重要名片。
有网友调侃:“原来治病的机器也要搞双语教学。”
而甘肃庆阳的布局更是妙棋一招。
那里是国家八大算力枢纽之一,电价便宜风光资源富集,天生适合打造绿色算力基地。
弘信在此建设智算中心,既降本又减排,还迎合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当地一位官员表示:“我们盼的就是这种既高科技又接地气的项目。”
不过弘信并没有忘本。
在全力押注AI的同时,他们依然深耕柔性电子老本行。
毕竟智能手机要折叠、汽车要智能化、机器人要更灵巧,都离不开柔性线路板。
一位技术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就像既要会打太极又要能跳街舞,传统与创新两手都要硬。”
厦门当地对这位“新晋链主”寄予厚望。
弘信计划在海沧打造“云算创谷”,联合十余家上市企业共同入驻,要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升级提供“厦门方案”。
一位市政府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年我们看着它从制造工厂一步步转型为科技集团,就像看着自家孩子考上重点大学。”
但弘信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们提出“一个底座三路出海”的全球化战略,东线经厦门辐射金砖国家,西线借新疆通道走向中亚,中线以广西为支点覆盖东盟。
这个布局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丝绸之路,只不过驼队换成了算力,茶叶丝绸变成了AI解决方案。
有分析师指出,弘信的成功在于既敢ALL IN又不盲目扩张。
他们上半年研发投入七千三百多万,同比增长百分之五以上,重点攻坚液冷技术、边缘计算等前沿领域。
这些投入短期内难见回报,但却为未来埋下种子。
就像一位老农说的:“种地不能光看一季收成,得想着明年后年。”
如今再看弘信电子的转型之路,更像是一个传统企业拥抱时代的缩影。
它没有抛弃二十年积累的老本行,又在AI浪潮中找到了新航道。
这种“老树发新枝”的蜕变,或许比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更值得琢磨。
毕竟在变革的时代,既能守住根基又能开创新局,才是最难得的本事。
看着财报上亮眼的数字,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坚守多年的股东,忧的是错过行情的旁观者。
但无论怎样,弘信电子的故事都在提醒我们:时代从不辜负认真做事的人。
当AI重构所有行业时,那些早早做好准备的企业,终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您觉得传统企业转型最难的是什么?
是技术突破还是观念转变?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42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