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他就是主力兵团副司令,55年罗帅很为难,最后仅授他少将军衔

三野大军实力强劲,解放战争中在华东、东南地区立下卓越战功,其中叶飞担任司令员的第10兵团,是野战军十分倚重的主力部队。1955年9月全军授衔时,原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毫无意外地获得上将军衔,兵团政委韦国清也是上将;兵团参谋长陈庆先及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则被评为中将。

这些军衔授予情况,都很正常。但当年第10兵团里还有一位副司令员,就是刘永生。副司令的职级,理应高于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他获得了什么军衔呢?答案很出人意料:55年刘永生只被评为开国少将。他可是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野战军正规兵团副司令的人,却仅获得少将军衔。

按照这样的任职履历和级别,刘永生似乎至少该评为中将。可以参考同时期的各兵团副司令:陈伯钧、韩先楚、李天佑、郭天民等人,甚至都获得了上将军衔。刘永生的名气不如上述几位,但职务是一样的,为何却成了少将呢?

其实55年评衔过程中,负责相关工作的罗帅,也对刘永生的情况感到为难:起初刘永生确实很可能评为开国中将,但根据压缩中将名额的要求,一部分拟授中将人员,需要降低标准评为少将。刘永生就在此列。究其原因,刘永生的生涯履历太特别了。他的贡献不小,也没有缺席过红军、抗战及解放战争进程,但刘永生未真正执掌过野战主力部队,打仗规模及歼敌数量有限。

刘永生出生在福建上杭,他属于老中央红军的人,但红军初期刘永生并不在中央苏区工作,而是担任福建省军区太拔军分区永定独立团团长。1932年便成为红军团级干部,这个资历非常深厚了。然而中央红军在1934年发起长征,正在养伤的刘永生未随大部队转移,留在福建境内打游击战,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游击生涯。

就个人履历而言,刘永生跟海南名将冯白驹有相似之处,都是带领孤军插入敌人腹地,坚持游击作战。冯白驹领导了著名的琼崖纵队,而刘永生在解放战争时担任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在艰难的条件下,刘永生把纵队壮大到8000余人规模,太厉害了。

到了三野大军南下后,49年夏季刘永生指挥闽粤赣边纵队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兵力进一步发展到2万余人,成为解放福建的重要力量。陈粟首长对刘永生的成绩极为欣喜,五十年代初有一次在华东开大会,老总对刘永生不吝赞美之词,公开称他是从红军开始、一路坚持到革命胜利的“游击大王”,台下掌声如雷。

49年闽粤赣边纵队与野战军主力会合,刘永生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提拔,49年11月被正式任命为三野第10兵团副司令员。此时野战军还有一个关键任务:解放宝岛。如果这一仗在1950年顺利打响,凭刘永生在第10兵团的职务,以及接下来的战功,个人发展无疑会非常看好。

但台海的客观形势演变,大家都清楚,刘永生最终未能获得参加大战、纵横捭阖的机会:不渡海的话,三野主要的仗已经打完,东南方向没有大战了。所以整个军事生涯,他跟一些我军名将相比,缺少参与大规模战役的履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刘永生为了组织目标和革命需要,坚持在南方打了二十多年游击战,个人牺牲太多。

55年评衔过程中,罗帅亲自找了刘永生,准备做他的思想工作,表示在军衔上要“委屈一下”了。但刘永生还是像之前一样照顾大局,他在首长面前没有表露任何情绪,欣然接受了少将军衔。刘永生将军,无论革命贡献还是厚重品格,都值得后人敬佩。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421660.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