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九子遭诛后,朱高燧后裔命运如何?

朱高煦站在乐安城的城墙上,望着远方,心里那股子不甘劲儿怎么也压不下去。

他爹朱棣当年不就是靠造反坐上皇位的吗?

凭什么他朱高煦就不行?

他可是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论能力、论功劳,哪点比不上他大哥朱高炽?

可偏偏,他爹选了大哥当太子,他只能被封个汉王,窝在乐安这地方。

朱高煦越想越气,拳头攥得紧紧的,心里那股子造反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朱高煦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朱棣还在位的时候,他就跟大哥朱高炽争得你死我活。

那时候,朱棣身边的一帮武将,像淇国公丘福、永春侯王宁这些人,都站在他这边,觉得他比大哥更有本事。

可偏偏,兵部尚书金忠那帮人死咬着“立嫡长子”的规矩不放,硬是让朱棣选了大哥。

朱高煦心里那个憋屈啊,简直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后来,朱棣去世,大哥朱高炽继位,朱高煦就更不服气了。

他总觉得,这皇位本该是他的,凭什么让大哥占了去?

朱高煦的野心终于按捺不住了。

宣德元年八月,他正式起兵造反。

他觉得自己有兵有将,又有当年靖难之役的经验,这次一定能成功。

可他没想到,他侄儿朱瞻基可不是吃素的。

朱瞻基得知叔叔造反的消息后,虽然心里不忍,但也知道这事儿不能不管。

他派人给朱高煦送去书信,苦口婆心地劝他迷途知返。

可朱高煦哪听得进去?

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根本不把侄儿放在眼里。

朱瞻基见劝不动叔叔,只好亲自带兵出征。

他一路走一路写劝降信,可朱高煦依旧不理不睬。

朱瞻基心里那个无奈啊,简直像对牛弹琴。

可就在朱瞻基率兵逼近乐安的时候,朱高煦的部下们开始动摇了。

他们觉得跟着朱高煦造反,根本没啥好下场,还不如把他抓了献给皇帝,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命。

朱高煦得知后,吓得脸都白了,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投降。

朱瞻基虽然生气,但念在叔侄情分上,没直接处死朱高煦,只是把他幽禁在西安门内,废为庶人。

可朱高煦偏偏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朱瞻基去探望他的时候,他竟然故意把侄儿绊倒。

这一下可把朱瞻基惹毛了。

他让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扣住朱高煦,活活把他炙死。

朱高煦死后,朱瞻基还不解气,下令把朱高煦的九个儿子全部处死。

至此,朱高煦这一脉,彻底断绝。

朱高煦的弟弟朱高燧,可就没那么蠢了。

他虽然也曾有过野心,但比二哥识趣得多。

朱高燧是朱棣的幼子,深得父亲宠爱,但也因此恃宠生娇,干过不少不法之事。

他甚至还跟二哥朱高煦一起诬陷过大哥朱高炽。

不过,朱高燧比二哥聪明,知道啥时候该收手。

朱高煦造反的时候,朱高燧就选择了不参与。

他心里清楚,跟着二哥造反,根本没啥好果子吃。

朱高燧的识趣,让他躲过了一劫。

朱瞻基继位后,对这位三叔还算厚待。

虽然有人建议削掉朱高燧的护卫,但朱瞻基没同意,只是给他写了封信,敲打了他一番。

朱高燧看到信后,心里那个害怕啊,赶紧主动请求削掉自己的护卫,以示忠心。

朱瞻基见三叔这么识趣,也就没再为难他。

朱高燧不仅自己得以善终,还为子孙后代赢得了荣华富贵。

他的嫡长子朱瞻坺去世后,次子朱瞻塙继承了赵王爵位。

朱瞻塙在位23年,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祁鎡又继承了爵位。

就这样,赵王爵位一代代传下去,一直延续到明朝结束。

朱高燧的识趣,为家族换来了200年的荣华富贵,这在明朝历史上,也算是个奇迹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命运,就像是一出戏,一个因为野心太大,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一个因为识趣,不仅自己得以善终,还为家族赢得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这其中的道理,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明白。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识时务者才能活得长久。

朱高燧的选择,虽然少了点英雄气概,但却为家族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吧。

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40677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