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东海9级风浪中肉身护8千万机械鲸,法国人要切钢索时他吼了

刘烨东海9级风浪中肉身护8千万机械鲸,法国人要切钢索时他吼了什么

东海,9级风浪。

装置船在黑夜里摇摆得像个破玩具,价值8千万的机械巨鲸随时可能坠海。刘烨系着安全绳在甲板上,用身体死死抵住滑动的液压箱。海水灌进嘴里,咸得发苦。

法国技术总监大喊着要切断钢索保安全,那一刻,刘烨吼出了一句话:“艺术生命同等珍贵!”

风声太大,但所有人都听见了。

这事发生在去年夏天。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些荒诞。一个中年男演员,在茫茫大海上为了几块金属和电路拼命。

但那时候,真的顾不了那么多。

其实从凌晨三点开始,一切就不太对劲。中法联合工作室里只有机器在低鸣,刘烨的手指悬在控制台前,距离按键0.5厘米。这个距离,他练了37个小时。

3吨重的机械儒艮需要像真正的海洋生物那样呼吸、游弋。听起来很浪漫,做起来要命。法国机械师递止痛贴时,才发现他手腕肿得老高。

“我们必须让机械生物拥有灵魂。”

这话说出来连自己都觉得矫情,但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台词本早就被汗水泡得像张破地图。为了还原19世纪航海家的语感,每天含鹅卵石朗读四小时。舌头都磨破了。巴黎戏剧学院那个教练后来说,这个中国人居然能分辨马赛跟里昂的古法语尾音。

听起来挺厉害,其实就是笨办法。

首演前夜声带出了问题,谢幕时咳出血来,黑戏服上一朵朵暗红色的梅花。那会儿台下掌声雷动,我心里想的却是:值得吗?

磷光浮游生物系统差点搞砸整个项目。法国团队都准备放弃了,我翻出大学时的破笔记,那些年轻时瞎捣鼓的荧光涂层技术居然派上了用场。72小时重新调配217种配方,眼睛熬得通红。

环保组织后来检测说这些材料对海洋生物无害。听到这消息时,松了口气,也有点想哭。

青岛那个废弃造船厂改成排练基地时,发现老工匠还会失传的榫卯工艺。就想着能不能让中法学徒互相学习,法国人学木雕,中国师傅学数控编程。首演时机械鲨鱼的鳞片都是78岁老爷子手工镶的,掌纹在蓝光下特别好看。

当时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在给传统工艺续命吧。

封闭排练那阵子老婆要动手术,我在ICU外头搭了个移动工作台。心率监测仪滴滴答答的,成了特殊节拍器。老婆醒来时看我对着窗户练习操纵荧光章鱼,笑着说“像在指挥星空”。

法国人把这段录像当成了教学片。其实就是没办法的办法。

道具间角落放了本法语童诗集,排练空隙会视频辅导四川山区的孩子朗诵雨果。小家伙们不知道教他们“深夜发光”这词儿的老师,正琢磨着怎么在舞台上造出真的海底星光。

首演后匿名送了300张票给盲童学校。机械鲸叫的时候,孩子们喊“看到蓝光了!”那声音比什么掌声都好听。

中法团队为了“龙该不该出现在海底”吵得不可开交。我连夜画了东方蛟龙跟西方海怪的对比图,最后搞出个机械麒麟兽——龙头鲸身,还带荧光鳍。这个混血怪物倒是挺受欢迎,大英博物馆想收藏设计稿。

用艺术证明文明冲突的终点是创造新物种,听起来挺哲学的。其实就是妥协的产物。

自闭症小男孩冲上台摸发光珊瑚那次,保安要拦,我赶紧打暗号开安全模式。看着孩子跟机械鱼群一起游走,突然觉得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心理学团队说这种光影对感知障碍者有疗愈效果。

巴黎首演谢幕时,法国演员集体拱手礼,我们回了法式贴面礼。这种自发的“第三国礼仪”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了。听起来挺光荣,当时就是觉得好玩。

每次演出后舞台会升起邮箱,观众写给海洋的信我们真的会潜水投到珊瑚礁。有封小孩的信催生了新情节:机械鲸鱼护送小海龟回家。

马赛老港夕阳下,机械鲸被染成金色。教法国小演员用四川话喊“起航啰”的时候,恍惚间觉得1886年凡尔纳望海的窗口跟2023年青岛造船厂的监控屏重合了。

两种文明通过光在深海相拥,人类终于读懂了什么。

这话说得挺煽情的。其实就是累了,想回家。

所有探险,大概都会驶回理解的港口。或者不会,谁知道呢。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181985.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