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兑现承诺草原带娃,女儿正脸首公开,这波操作太暖!
汪小菲兑现承诺草原带娃,女儿正脸首公开,这波操作太暖!
难道真有人觉得汪小菲这次只是单纯带孩子度个假这么简单吗。这场从北京机场开始,以内蒙古草原为舞台的家庭真人秀,表面看是浪子回头父慈子孝的温情戏码,可你要是真信了,那就太小看这场精心布局的舆论翻身仗和商业实战演习了。
汪小菲选择在五月底跟马筱梅领证这个时间点就很有讲究,正好卡在孩子们放暑假之前,为后续接管孩子抚养权这事,先给自己添上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砝码,这不仅仅是情感选择,更是公关战役里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大S那边的工作室随即发出的祝福声明,看似客气,那句“互不干涉”其实就是一次冰冷的界线划定,等于明着告诉所有人,你的新生活我不管,但我们之间的旧账可还没算完。等到六月下旬孩子顺利抵达内地,汪小菲才算是在长达几年的口水战里,拿到了第一个实实在在的战果,从只能隔空喊话的“云养娃”,变成了真正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父亲。
整个事件的高潮,就是把内蒙古“麻六记”新店的开业,跟自己重组家庭后的首次公开旅行完美地捆绑在了一起,商业活动被家庭温情的外衣包裹得严严实实,让无数围观群众在吃瓜的同时,也把“麻六记”这个牌子记了个滚瓜烂熟。他在机场脱口而出那句“领导来了”,一下就把孩子捧到了最高的位置,巧妙地化解了外界对他“利用孩子”的质疑,这句玩笑话,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微表情管理和人设台词。更绝的是他女儿玥儿为他整理衣领那个瞬间,被镜头精准捕捉,这个细节的情感冲击力,比他说一万句辩解的话都有用,瞬间就把他过去那个暴躁的形象给洗刷得差不多了。
我发现网上吵得最凶的,无非是两派,一派觉得这是父爱,天经地义,另一派就骂他是在消费孩子,给自己的生意引流。大家吵来吵去,却好像都忽略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镜头下的童年对孩子长远来看究竟意味着什么。孩子们被迫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表演”父慈子孝,这种过早的社会化,会不会让他们丢掉本该拥有的纯真,这笔潜在的心理账单,可能比眼前的流量和口水仗沉重得多。
我倒觉得,现在还争论这是父爱还是利用,格局真的有点小了。这整件事看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伦理剧,它更像是一个全新的商业共同体,“汪氏家庭集团”的盛大开业典礼。在这个新模式里,汪小菲是负责在前台表演和制造话题内容的首席执行官,新婚妻子马筱梅凭借她过去从事医美顾问的专业素养,提供了极其稳定的情绪价值和完美的继母形象,是负责稳固后方和形象管理的首席运营官,而汪小菲的母亲张兰,则在后方的直播间里,把儿子一家制造出的所有温情画面,精准地转化成了暴涨超过两倍的销售额,她是那个最高效的销售总监。
你看,一个从家庭冲突中提炼话题,到温情互动中塑造人设,再到直播间里完成商业变现的完美闭环就此形成。汪小菲如今所有的行为,都带着一层“去S化”的底色,他刻意给孩子准备学习桌子,强调“玩归玩学习不能落下”,就是在塑造一个传统中式严父的形象,这跟大S那边偏西方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争的不仅是抚养权,更是教育理念上的主导权。
所以,我建议咱们吃瓜群众也得升级一下思路。下次再看到这类家庭大戏,别光顾着站队,或者单纯为那些“父女情深”的片段感动。不妨多想一层,这背后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条我们看不见的产业链,每一个温馨的画面,是不是都在后台被标记上了价格。
我更想呼吁的是,对于这些被推到聚光灯下的孩子们,平台方是不是应该设置一个“曝光冷静期”。尤其是在父母刚刚经历过激烈公开冲突之后,应该给孩子一段远离公众视线的时间,让他们能真正地做回孩子,而不是成为父母战争中,用来换取同情分或者商业利益的筹码。毕竟,一场秀总有落幕的时候,但一个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http://raimaz.com/chanpinzhanshi/150341.html